
「萬卷書與萬里路」,一道歷來人們爭持不下的對題,究竟指導我們認識世界的老師是「書」,抑或是「路」?雖然沒有書,還是能夠從觀察大自然、與當地或旅人交談去認識世界; 然而這樣的旅遊,筆者略嫌片面及少了幾分浪漫。什麼?這樣貼地的流浪一定比旅遊天書來得全面吧!沒錯,以第一身視點出發的深度遊確實叫人嚮往,可是臨行前翻一翻相應城市背景的書,說不定會帶來另一層面的視野,來趟超越當下一刻的靈魂出走。
沈從文《邊城》的湘西世界
文學大師沈從文的《邊城》絕對是經典名篇,筆下的茶峒:「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文本中如此風景優美、風俗淳樸,民情粗䊯的邊城風貌;現實卻是人來人往和夜晚喧囂的食店。雖仍有舊房子的蹤影,但是街巷轉角便是鬧市。這樣走在殞落的文化和消失的純粹鄉土之中,接通並感受著湘西靈魂與現實交鋒的刺痛。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的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見聞; 她生筆妙花地繪畫大帳篷、鐵皮小屋、單峰駱駝,還有一群群的山羊。閱後的你,在撒哈拉沙漠看見身旁的遊客,會否想起三毛與荷西當時的情景呢?或者,腦袋盤旋著「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會否更顯沙漠的滄涼?
延伸閱讀 | 《沒有人能放棄你!7句話看三毛的人生哲學 》

Joel Brinkley《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的柬埔寨
12世紀留下的著名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只靠岩石完美疊合,連一根釘子也沒有,雄厚地盛載著七、八百年的王朝氣派。不過在你驚嘆它的魅力前,不妨先閱讀這本由獲得普立茲新聞獎得主、著名國際記者Joel Brinkley撰寫的書,認識在這抺神秘迷人的情調背後的歷史,了解它如何變成現在的樣貌。有了基礎認識後再一探究竟,也許你會更被吳哥窟觸動,對柬埔寨的政治貪腐現象有更深感受。
延伸閱讀 | 《 走在路上,我們發現了重綻的高棉微笑》

David Ebershoff《The Danish Girl》的哥本哈根
也許你有看過電影《丹麥女孩》,不妨試試閱讀同名小說,認識一下在20世紀初期的哥本哈根原來曾經有過這麼一位勇敢面對自己的變性畫家Einar。看過小說後,各位可以親身到哥本最古老的碼頭,亦即Lili Elbe與Gerda的家-Nyhavn、由King Christian IV在1631年興建的Nyboder,同時也是Lili的男外遇對象Henrik的居所、或到Einar曾就讀的著名哥本哈根藝術學府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或者比起看著旅遊書出走,會為你帶來更豐富的回憶。
延伸閱讀 | 《別忽略她!原來「丹麥女孩」的老婆Gerda Wegener同樣前衛》

余光中《北歐行》的瑞典
「比起威尼斯來,更遜色了。斯德哥爾摩就是這樣,给我這七日之客的印象,既不雄偉,也不秀麗」馳騁文壇已逾半世紀的多棲文學家余光中,這麼總結他對斯德哥爾摩的感想。筆者曾經聽說,斯德哥爾摩基本上就是每一個街角也像明信片,隨便一個地方也可以是相片背景的城市。而余光中卻指它既不雄偉,也不秀麗,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呢?這就留待你讀過他的文章後,親自到斯德哥爾摩一趟去考證了。

27 February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