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的時尚界有個小習慣,就是N年前大熱過的東西,通通也強勢回歸!就像是少女們的「回憶圓波點」,成為了今年的必備春裝。正值秋季,萬萬也想不到,各大的服飾店居然被它所佔據了。遊走於貴氣與俗氣,狂野與放蕩,低廉之間,如此「矛盾」的它,正是豹紋!
魅力與奢侈的符號
可能是被電視劇所影響,印象裡穿豹紋的人,不就是那些愛炫耀的名門世家嗎?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豹紋確是一種表明社會地位的象徵圖紋。前美國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曾說,自己在狩獵時曾殺死過幾隻豹子,並把它們當獎杯般安放在辦公室,以象徵自己作為獵人的威力與實力。與此同時,許多電影明星及年輕女子也加入這股豹紋潮。如瑪麗蓮夢露、「世界頭號美人」Elizabeth Taylor和性感女郎Jayne Mansfield,也是豹紋愛好者。 除了需求量大大提升,更被看成一種魅力與奢侈的符號。
但最引人注目的畫面,莫過於美國女演員Marian Nixon在1925年的豹紋裝。修腰的皮草設計,襯上搭帶高跟鞋,展露出優雅貴氣的一面。但重點是她手上的「首飾」,居然是一隻真豹 。
踏入四、五十年代,豹紋印花衍生出一個新概念—「Trophy-Wife」(花瓶嬌妻)。這班富人的妻子,不但有著年輕貌美的特徵,還被指經常披著豹紋單品。自此,豹紋與奢侈幾乎劃上等號關係。
期後,它開始進入高級時裝的世界。如美國內衣品牌Vanity Fair推出的豹紋內衣,Christian Dior推出的奢華晚裝裙及緊身胸衣等。
不過,豹紋非一味地象徵權勢或色情。就像是50年代由Fiction House出版的漫畫Sheena, Queen of the Jungle(《森林皇后Sheena》)。身穿著標誌的性感豹紋裝的她, 一個人處身於非洲部落,更單人匹馬地去對抗敵人。如此強悍的女性形象,令Sheena被譽為獨立女性的代表,更為豹紋賦予了強大的女性色彩。
在美國歌手Eartha Kitt的一組黑白照片裡,從頭到腳的豹紋印花,身邊伴隨著兇猛的獵豹。與當年Marian Nixon的優雅造型相比,Kitt卻多了一份自信感。
六十年代,是自由戀愛和嬉皮士運動的黃金時期。過去披著奢華標籤的豹紋,漸漸走入搖滾朋克的世界。像是著名的搖滾之父Little Richard,當年經常在同性戀酒吧演出,而充滿女性氣質的豹紋,卻成為了他獨有的登台裝之一。
還有名媛Edie Sedgwick為Bob Dylan所寫的“Leopard-Skin Pill-Box Hat”,據說歌詞是圍繞著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運動。這個以青年為主題的反文化反體制行為,指他們與當時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馳,也不主張資本主義下的傳統制度。 因此,他們嘗試從不同方面去抒發自己,如音樂、文學創作或電影設計等。 在野性的外觀下,豹紋也彰顯出一種叛逆精神。
Video via YouTube/ Bob Dylan
豹紋皮草的興起,令數以百計的美洲虎和豹子被殺,這種情況迎來了反毛皮運動的出現。Christian Dior曾說過:「若然你為人公平又善良,請不要穿它。」(“If you are fair and sweet, don’t wear it.”)面對著大量的反對聲音,身穿豹紋的「花瓶嬌妻」被說是殘忍的掠奪者。因此,時裝設計師Rudi Gernreich在68年推出了人造動物印花系列,以減低獵殺次數。
當豹紋以印刷方式出現後,便成為了搖滾女性的衣櫥必備品。如歌手Debbie Harry及Wendy O. William,以及名模Grace Jones,也把這個華麗圖紋穿出了一種glam-rock感。還有矢澤愛的漫畫《NANA》,主角大崎娜娜的豹紋穿搭,不就是朋克時尚的最好例子嗎?
大紅的Spice Girls、饒舌歌手Lil Kim、名模Naomi Campbell和Kate Moss,為90年代的豹紋注入壞女孩因子。另外,Azzedine Alaïa 1999年秋冬系列推出了一系列的豹紋靴子,貝雷帽,緊身胸衣和大衣,並完美地詮釋了豹紋的雙重性—極致而奢華,精緻而凶悍。
身處在道德時尚的年代,今日使用真正的豹紋皮膚來製作服飾的,我想已經少之又少吧。回顧這段變化歷史,從名門到朋克,從高級時裝到低級俗氣,通通都是豹紋的代名詞。這個「越過高山又越過低谷」的印花,不知你又會不會再次跟隨呢?
DESIGN: CHRISTY / HOKK FABRICA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豹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