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對由經濟學家George Taylor提出的「裙擺指數」定論──女性的裙擺長短反映了股市狀況──並不陌生,那麼你又知不知道,貼近頸脖的衣領變化代表了什麼嗎?原來領口所代表的還有社會地位,最為人熟悉的非藍領與白領莫屬,他們各自代表了兩個在生活方式、收入、職業和社會地位上都不同的群體。在這兩個廣為人知的「領口族群」外,以下這些從古至今的領口亦各自講述了不同的故事。
袒領
唐代嬪妃的豔麗在不少影視作品中曾多次重現;她們半露酥胸,性感程度可說是中國眾朝代之冠,而這種領口在當時則被稱為「袒領」。袒領盛行的時代正正是盛唐的時候,同時亦是女性地位最高的時代,例如當時便出現了中國史上首位稱帝的女性──武則天。當時,不少女性爬上了權力的高峰,亦擁有與男性相等的才學和權位,因此性感的袒領便成為了她們展現自信的方法之一。
+延伸閱讀| Style Capsule: 一起揭開古代女性內衣的私密寓意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
伯莎領 Bertha neckline
作為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的產物,伯莎領與現時的平肩設計頗為相似:微彎而落在肩膀的領口剪裁,配上層層蕾絲的包圍。當時,社會只允許這種領口在身為貴族的女士身上出現,因為低下階層的女性不被允許露出一大片的肌膚。
+延伸閱讀|古代畫作中,露出乳房哺乳是神聖、得到尊重的。可是現在呢?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

Photo via wikipedia
將時間推移至現代,早前流行的平肩領口(Bardot Neckline)背後的隱喻亦與伯莎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編輯Morwenna Ferrier曾分析,英國王妃Kate Middleton作為首位身穿露肩衣服的皇室成員,是如何令平肩領口成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她解釋道,這種遮蓋手臂、只露出肩膀的設計,優雅之餘不會顯得過分暴露,但是作為衣服卻非常不實用;同時,Middleton身穿平肩連衣裙外就只提了一個小巧的Clutch Bag,正正是由於這款領口不但限制了穿著者的動作,亦限制了手提包的款式:若背上像是背包或單肩袋等的袋子都會遮蓋了設計上的優點,亦令造型顯得突兀。
因此,無論是伯莎領還是平肩領口,在功能上都隱示著這種設計只適合身處高位、無需勞動的女性穿著,也就成為了身分地位的象徵。
拉夫領/ 襞襟 Tudor Ruff/ Goffered Frill
關於這領口的名稱眾說紛紜,有人稱之為「拉夫領」,又有人稱它為「襞襟」甚或是「伊利沙伯領」(Elizabethan Ruffs)。這設計之所以會以女王為名,正是因為此領口與16世紀時活躍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伊莉莎白女王(Elizabeth I)淵源甚深。拉夫領的設計以一層層蕾絲燙壓成救生圈的形狀,圍繞在整個頸脖上,是伊利沙白女王最愛的服裝。當時,雖然平民百姓與貴族都能穿著這種領口,但是布料的差別就造就了地位的分別:上流社會慣用昂貴而精緻的細麻布為基本,再綴以蕾絲和真絲,這種奢華的領口象徵了穿戴者的尊貴身分,有如天上的太陽、月亮和星星;相反,貧苦的平民就只能用平價布料製作,而這些布料圍繞在脖子上令人非常不舒服。如若你有留意時裝圈的動態,便會發現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知名設計師對這種領口趨之若鶩,如「鬼才」Alexander Mcqueen和意大利的Valentino等都以各自的方式演繹拉夫領。
+延伸閱讀|回望Alexander McQueen三場時裝秀,再次懷念這朵時尚界的「黑暗之花」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

Style Capsule,同場加映
DESIGN: CONI/HOKK FABRICA
4 April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style capsule伊莉莎白唐朝天主教維多利亞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