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是迷戀香氣的人,也許都聽過Diptyque的名字吧。這個法國香氛品牌成立於1961年,有著三名靈魂人物──室內設計師Christiane Gautrot、畫家Desmond Knox-Leet及劇場總監兼佈景設計師Yves Coueslant。有趣的是,三人都沒有製作香水的經驗,但意想不到的組合往往能擦出有趣的火花。這次讓我們回到五十八年前的巴黎聖日耳曼大道,重溫Diptyque的香氣故事。
在巴黎聖日爾曼大道34號的故事
聖日耳曼大道是位於巴黎塞納河左岸的一條主要街道,當年更是許多藝術家、詩人和知識分子的聚會之地──畫家Marc Chagall、作家兼哲學家Simone de Beauvoir及藝術家Picasso也是這裡的常客。
三位鐘情於設計創作的創辦人之所以在這裡開店,絕非想以香水作定位,反而由於他們喜歡周遊列國,更對有趣別致的手工藝家居精品充滿興趣,因此他們想要自家製作一些家居精品,香氛產品也不過是配襯品;沒想到最受巴黎貴族們喜愛的,正正就是這些香氛蠟燭。
+延伸閱讀| 面對「離家」及「異地戀」的孤獨,法國哲學家波伏娃如何學會依靠自己?
+延伸閱讀| 畢加索的藍色時代
既然香氛是這間商店的「殺手鐧」,那不如試試發展香氛行業?抱著實驗的心態,毫無製作香水經驗的三位,卻找出一條有別於傳統的品牌方程式。
+延伸閱讀| 經常被拿來與畢加索比較,抽象大師Ellsworth Kelly
一個故事+一個紀念+一個旅程=Diptyque
Diptyque營運發展總監Stéphane Le Man指品牌之所以如此獨特,不得不歸功於三位創辦人的藝術背景。對於經驗豐富的調香師來說,什麼成份能搭配出甘甜的花香?加入什麼香料香精能令香水有著清新的後調?他們嗅覺敏銳,答案對他們來說可謂瞭如指掌,但沒有經驗就只能做門外漢嗎?倒也不是。
對Gautrot、Knox-Leet及 Coueslant來說,Diptyque香氣背後的靈感源於三個部分──一個故事、一個紀念、一個旅程。有時,香水未必要從真的氣味入手,在某段時刻或回憶片段之下,或許能創造出有趣的氣味火花。
在香氛的製作過程中,三人從沒有一套固定的工作模式,也沒有所謂的先後次序;至於靈感方面,童年回憶、大自然、藝術靈感、旅行發生的小趣事、建築物或插圖作品等,全都是啟發他們的媒介。
這種無跡可尋、天馬行空的創作,完全不會順從市場的流行趨勢,並能以特定的情感故事呈現出獨特的氣味。
1968年,Diptyque首支香水面世
自品牌的香氛得到空前成功後,三人再接再厲,並於1963年把事業版圖擴展到香水系列。1968年,Diptyque首支香水面世──L’Eau (永恆之水),由Knox-Leet創造,靈感源自16世紀的英式乾燥花,並加入了香丸、肉桂等香氣。
香氣味度濃淡適中的L’Eau,前調是玫瑰與肉桂,中調帶有天竺葵的淡檸檬香,並以丁香及檀木收結。這款中性香氣成功為Diptyque打響名堂,而品牌亦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建立今天的香氣王國。
Diptyque 34系列
為了慶祝品牌成立50 周年,Diptyque以「聖日耳曼大道34號」為靈感,並把商店裡那種複雜而獨一無二的味道濃縮至小瓶子裡──淡淡的花瓣、溫暖的木質香調、獨有的印度製檀香、加點杏仁與香料的清香……這個難以用言語完美表達的香水系列,旨在希望大家能來一趟歷史之旅,重溫五十八年前巴黎聖日耳曼大道的種種回憶。
Do Son 杜桑晚香玉
當在網上搜尋Diptyque的香水時,不少人對杜桑晚香玉香水(Do Son)也有著十分高的評價。香水於2005年面世,以海堤防市場外的晚香玉、依蘭與茉莉為靈感,繚繞著濃郁的白花之香。
TAM DAO 檀香
至於筆者的最愛,必定是這款TAM DAO 檀香香水。香水名字取自越南地名三島縣,希望把叢林裡的珍貴檀香氣味複製起來。雖然不是所有人也喜歡這種香氣,但那純粹清新的木質之香,確是有別於一般的花香果香。
Scent,推薦給你:
DESIGN: CONI.L/HOKK FABRICA
23 June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