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Kfabrica 其他頻道
HOKK fabrica HFTV

【短片】Art Meets Fashion: 向名畫取經,當個文藝街頭女孩!

你對文青風的概念,停留在什麼造型之上?經典的黑粗框眼鏡,充滿復古氣質的打扮,再外加一款「朦朧美」的濾鏡?這些慣常招數,好像已被不斷地重複使用,更出現了一大批「倒模文青」。與其死守在萬年不變的主流,為何不來點驚喜突破,嘗試把藝術與時尚結合呢?

今個月Art Issue,我們參考了六位大師級的藝術家,包括草間彌生、Andy Warhol及Joan Mitchell等。他們的招牌畫作,不但成為了穿搭的靈感來源,更打造出最新的「文藝街頭時尚」。6套獨一無二的造型,教你如何把藝術融入時尚生活!

01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憑著招牌的南瓜波點,令草間彌生被封為藝術界的前衛先鋒。自小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的她,時常出現幻覺及自殺傾向。看似密集無盡的圓點圖案,不但是對日常事物及情感的投射,更是草間彌生釋放恐懼不安的自療法。

Moon is a polka dot, sun is a polka dot, and then, the earth where we live is also a polka dot.
(譯:月亮是圓點,太陽是圓點,我們身處的地球,也是圓點。)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Photo via Hyperallergic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Photo via Sharjah Art Foundation

02 Andy Warhol

整齊而大量的複製,鮮豔的色彩搭配,不但成了普普藝術的專屬風格,更奠定了Andy Warhol的藝術地位。家傳戶曉的手繪罐頭,代表物質上的慾望;繽紛的瑪麗蓮夢露,暗示人類所求的名利與性慾;甚至是代表權力的毛澤東畫作。看似日常不過的取材人物,在明快的色調裡,隱瞞著深厚的象徵意味。

Andy Warhol普普藝術
Photo via revolverwarholgallery
Andy Warhol普普藝術
Photo via revolverwarholgallery
Andy Warhol普普藝術
Photo via revolverwarholgallery

03 Henri Rousseau

本來是海關收稅員的Henri Rousseau,憑著驚人的自學與藝術能力,成為了法國著名的後印象派畫家。在他的作品裡,大多以叢林園野為主題。即使沒有親看其境,但Rousseau嘗試從植物園及動物標本獲取靈感,再加點天馬行空,畫出充滿純樸原始的繪畫風格。

Henri Rousseau後印象派
Photo via WikiArt
Henri Rousseau後印象派
Photo via Marie Jonsson Harrison

04 Mark Rothko

美國抽象派畫家Mark Rothko的所有作品,幾乎都以簡單的色塊組成。看似單一的構圖,加上暗淡的線條,卻代表著他的內心情感,思想理念,甚至是文化哲學。在猶太裔家庭長大的他,1910年從拉脫維亞移民到美國。這個被歧視的低層身份,令Rothko的生性孤僻,更患上嚴重的焦慮抑鬱。

他曾說:「I’m not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of color or form or anything else. I’m interested only in expressing basic human emotions: tragedy, ecstasy, doom, and so on.」(譯:我對顏色組成或任何事物也不感興趣。我只想表達基本的人類情感:悲劇,狂喜,厄運等等。)每個色塊,也是Rothko內心深處的感覺。可惜這位抽象主義大師,最終卻割脈自殺,終年66歲。

Mark Rothko抽象派畫家
Photo via markrothko.com, galleryIntell

05 Roy Lichtenstein

除了Andy Warhol外,不得不提另一普普藝術大師Roy Lichtenstein!以標誌性的原色調網點,密集地點列出不同的輪廓線條,作品俐落簡潔之餘,更打造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在構圖方面,Lichtenstein常以連環漫畫為主題。但這種取材靈感,卻曾被批評是無聊的複製工作,更談不上是藝術。

Roy Lichtenstein普普藝術
Photo via tes
Roy Lichtenstein普普藝術
Photo via tes

06 Joan Mitchell

瘋狂奔放的潑漆效果,鮮明的對比顏色,或許你以為是小孩的作品,但卻是抽象主義女畫家Joan Mitchell的成名作。自小接受專業藝術訓練,家境富有的她,經常以色彩作為表達工具。但自從經歷親人的接連離世後,這些塗鴉式的作品,成為了Mitchell的精神寄託。在60年代,普普藝術在歐洲相當興盛流行,但Mitchell堅持不隨波逐流,以專屬的觸感構圖,成功在抽象表現界佔一席位。

Joan Mitchell 潑漆
Photo via Joan Mitchell Foundation
Joan Mitchell 潑漆
Photo via Joan Mitchell Foundation

Reference: the Culture Trip, The Art Story & Ideelart

TEXT: MABEL W/HOKK FABRICA
VIDEOGRAPHY: DICK L & EVANNA L/HOKK FABRICA
VIDEO EDITING: EVANNA L/HOKK FABRICA
MODEL: HANYUAN @ MODEL GENESIS
MAKEUP & HAIR: KA HO CHENG
PROPS DESIGN & STYLING: CYAN F & MABEL W/HOKK FABRICA
VIDEO DIRECTED & PRODUCED BY HOKK FABRICA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時尚藝術

staff pick
編輯精選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