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後的憂患意識一直是電影創作的題材,不少導演都不約而同地以女性作為這些電影的主角,以承載或襯托這種意識。電影中,「她們」都是獨立、自主、堅強;要數這些女性形象的佼佼者,大概要數於銀幕上定格為「戰後新女性」代表的原節子(Hara Setsuko,本名会田 昌江 Aida Masae),像她在日本知名導演小津安二郎(Ozu Yasujirō)的「紀子三步曲」──《晚春》、《麥秋》及《東京物語》──中的演出,便一直為大家所傳頌。
除了小津,其他導演如成瀨巳喜男(Naruse Mikio)及溝口健二(Mizoguchi Kenji)所創作的女性電影,都是以這類形象極為正面的人物為主角。當中有些是面對困難仍迎難而上基層人物;又或在平凡生活中,對身邊大小事情都游刃自若或逆來順受的角色。原節子所飾演的「紀子」,在小津執導的這三套電影中,於個性形象上有些微分別,不變的是三個角色始終仍保留著某種女性力量。
在《晚春》、《麥秋》和《東京物語》三部電影中,故事圍繞的都是為家庭犧牲的紀子,她所飾演的三個角色生命都逃不過來自家人的隱憂。這些電影以婚嫁為主題,本應是喜氣洋洋、溫馨的故事,畫面卻瀰漫著一股不安感;以家庭隨著婚姻終將分崩離析的憂患意識作為主調,貫穿了這三部電影。像是在《晚春》、《麥秋》那些「嫁女」情節中,那個家彷彿在「嫁女」後的下一秒就會解散、四分五裂。
家庭還是個人利益優先?
電影《東京物語》描述了家人之間的心理矛盾、利益計算及自私的表現,傳統的孝道在利益面前也顯得沒甚重量。於電影中,婚姻的意義是消極的,所帶來的不是想像中的美好圖境,而是現實生活中柴米油鹽的煩惱。這裡諷刺了血緣關係的意義:老翁周吉的親生子女對父母的不孝映襯出次子媳婦紀子對長輩的愛戴;可憐這位喪偶的寡婦,說起自己的私心時,卻彷彿犯下滔天大罪般。比起現代盛行的個人主義或女性意識,這種女性對於自我意識的否定,卻將個人價值顯得如此卑微。
對父親依戀的紀子
「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曲」《晚春》所描述的,其實是大齡女子紀子的婚事。電影中;紀子二十七歲仍待字閨中,於當時50年代的日本已算是「遲婚」;然而出於對父親的記掛,令她不捨得離家而去。對紀子而言,談婚論嫁變成了另一種負擔。
大齡剩女對婚姻的否定
原節子在電影《麥秋》中,延續了紀子的命運,繼續飾演一名大齡女子。這部電影裡的紀子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裡,她卻依舊捨不得家人,也因著享受單身生活而不想結婚。雖然電影於1951年上映,不過現時再看也未必過時,像是紀子和朋友、家人和上司談及婚事時,換來的同樣是「女人不能等」的催婚勸告。
在這些以婚嫁或家庭為主題的電影中,小津擅長將細碎的日常生活搬上大銀幕;他用輕描淡寫的敘事方式,配上自然風格(像是他那些為人稱道的固定視角鏡頭),所有細節都顯得淡然,沒有渲染任何情緒;這種清簡的敘事方式,宛如他鏡頭下的女性,溫婉而素雅。
為你推薦:
Film Club: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讀透獨自一人的生活狀態
Her Story:從《愛的曝光》到《小偷家族》,她是演盡邊緣角色的安藤櫻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2 Januar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