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看過意大利造型師Ramona Tabita的故事,你就會知道當造型師絕不如表面般風光:被工作電郵轟炸、密密麻麻的會議、製作Mood Board(收集與產品主題相關的色彩、圖片、影片的材料並引起情緒反應)、租歸衣服、 準備搭配…… 相比起設計師,造型師的存在猶如不可或缺的「綠葉」。來自倫敦的造型師 Jamie-Maree Shipton ,卻以瘋狂奪目的搭配美學,證明造型師非只是輔助,而是一名創造者。
她是「視覺創造者」
Jamie-Maree出生於墨爾本,是一名造型師兼創意總監,曾為Vogue Italia、 GARAGE、Novembre及Odiseo等時裝雜誌工作。她從小就偏愛Extra 的穿衣風格,又經常「主動」幫自己弟弟做造型,甚至舉行超小型天橋秀;到了大學時期,她為i-D雜誌寫作之餘,也展開了造型工作。
與其說Jamie-Maree是造型師,倒不如說她是「視覺創造者」好像來得更貼切。她喜愛根據當下的心情來構思,時刻抱著實驗精神,創造出一個個獨特的視覺效果。她平日花極多時間在Instagram和Tumblr等社交平台上獲得靈感,同時剪舊雜誌也是重要的「腦震盪」(brainstorm)過程。
創造新的東西,並不意味要把舊東西完全捨棄。每頁的舊雜誌、每個人身上的造型、每張藝術海報、每個圖像也可能觸發到Jamie-Maree的靈感,因此,她總是機不離手地記錄這些所見所聞。這些圖像,絕對是這位造型師的「身家性命財產」。
她喜歡單純而不造作
剛才也有提過,Jamie-Maree曾為許多知名雜誌操刀拍攝,想必曾跟許多知名大牌合作過吧!但她最愛的合作對象,卻是一班初出茅廬的新晉設計師。以往,她也經常與中央聖馬丁藝術及設計學院的設計系畢業生合作,如Florence Lamy、Paolina Russo、Gregory Edwin France及Hinako Nakazawa等。
「這些新興的人才,總會避開常規及改變既定觀念,以產生出新的思路。」今日的時尚界,經驗老到的設計師隨處可見,有的野心勃勃,每次出場也充滿著話題,甚至掀起過一道道的熱潮;少數人卻是「掛羊頭賣狗肉」,把古今設計來個東拼西湊,呈現出同質又死板的作品。當然,背後牽涉許多其他因素,如一個品牌的形象定位,市場反應或銷售情況等。
反觀這群「初哥」,即使預算少得可憐,不過能夠把自己的聲音建立於服裝之上,為時尚帶來創新,才是他們的最大心願。雖然不知道大家能堅持多久,但這種單純而不造作的創作精神,正是Jamie-Maree所敬佩的。
縱使Jamie-Maree平日與造型搭配形影不離,但私下她的穿搭卻偏向舒適簡單,更是個「黑色主義者」!她說自己購入了很多新晉設計師的作品,但從來都不會自己穿,反而是將之收藏保留起來;她的社交網站也甚少上載自拍照(幾乎是沒有!)。與其炫耀自己的「生活」,她更寧願分享工作上的點滴。
當看著Jamie-Maree的造型創作時,大家都會稱讚這些造型很有個人魅力、很具特色;可是若仔細觀察每個模特的神情動作、每個背景的設置,與模特身上的服裝所產生的「化學作用」,你還會認為造型師只是襯襯衣服而已嗎?
最後送一句Jamie-Maree的話給大家吧!
Don’t let anybody make you question your worth, we are already so critical of ourselves.
不要被任何人讓你質疑自己的價值,畢竟我們都已經對自己如此苛刻挑剔了。
─Jamie-Maree Shipton via Maybe Yes Maybe No Magazine
猜你喜歡:
Women in Fashion: 時尚藝術家Emma Charles,最愛以老式男裝為靈感!
Women in Fashion:時裝是複雜的,但我卻愛到要死!這是跨界藝評家Maria Luisa Frisa的告白
Women in Fashion:「Normcore之母」就是她──Emily Segal
9 Octo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