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開始,美國作家Patricia Highsmith便以虛構人物Tom Ripley創作出一系列的犯罪小說,最近該系列就已落實將翻拍為影集;早在1999年,小說就已改編成電影版本──《心計》(The Talented Mr. Ripley)。雖然電影同樣是依著原著改編,但不同的是,縱然作者已明言原著故事沒有同性戀情節,最後電影卻改編成犯罪、酷兒元素共治一爐的經典作品。
+ 延伸閱讀|她既創造了經典犯罪角色Tom Ripley ──作家Patricia Highsmith
源於小謊言的連環謀殺案
整個小說系列裡的連環殺人案,其實都是基於一次偶然:男主角Tom Ripley受一位造船富商托付,前往意大利說服富商兒子Dickie Greenleaf回到美國;然而,Tom其實並不認識對方,最初撒謊只不過是出於虛榮心,最終卻引發一連串無法挽回的謀殺案。
故事主人翁Tom Ripley是一個善於模仿他人的年青人, 亦是一個同性戀者。他結識了一位富豪,並謊稱自己認識該富豪之子Dickie,並且是他的大學同學。富豪於是叫Tom前往意大利說服Dickie回美國,並願意為此支付他一大筆金錢。
致命的佔有慾
和小說一樣,電影背景也是設定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對當時社會而言,同性戀還是一種禁忌,也因為這種風氣,令主角Tom找到富家子弟Dickie、漸漸傾慕於充滿魅力的他,事件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當時那個保守的年代,雙方都難以公然表達出內心的同性之愛;然而被對方深深吸引的Tom,在遭到對方拒絕後,便將對Dickie的迷戀變成致命的佔有慾。
這份情感越演越激烈後,Tom突然的向對方表白心跡,怎料遭到理想情人狠狠的拒絕,這種打擊令他生出恨意,繼而將對方殺害,亦令後來一系列的欺騙戲碼陸續上演:偷用死者的支票、為免露出馬腳而殺掉Dickie的好友,最後更將殺案推搪為兩位死者自己的糾葛。
過於自卑下的自我欺騙
戲中,Tom出身於低下階層,卻懷著非凡的鋼琴天賦,但因著自卑、虛榮和嫉妒心,令他選擇以「欺騙」與人相待;他的情感因著社會的性別規範,只能一直壓抑,最後卻妄想理想情人會與自己真誠相待。
卑微的愛
反觀讓Tom迷戀不已的Dickie卻完全不了解對方,也毫不把對方放在眼內,甚至只視其為「跟班」;但卑微的Tom 卻不以為然,只要能在對方身邊便喜悅無比,同時他也享受於假扮為上流人士。雖然Dickie自大狂妄,卻令Tom難以自拔地迷上了。
在原著中,作者沒有明確勾勒出Tom的性傾向,甚至明言自己所創造的角色並不是同性戀。小說裡,Tom的殺人行為帶有明確、自利的動機及預謀──他是為了替代Dickie、為了偷取對方上流人士的身份,反而對Dickie沒有太多的依戀。
然而,電影版本卻在這種同性之愛──當時社會的禁忌──上加出很多著墨之處:愛著Dickie的Tom,不但模仿對方的舉止,更恨不得時時刻刻都與對方在一起;在殺死Dickie後,Tom也病態地擁著對方的屍體。
男男愛戀
電影版本的《天才雷普利》無疑與小說同樣嗜血而變態,但卻多了一份理性以外的迷戀與执拗;雖然與原著相差甚遠,改編電影卻令人物顯得更立體。快將落實拍攝的首季改編影集將由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編劇Steve Zaillian執導,同樣叫人拭目以待。
同場加映
DESIGN: CHRISTY.L/HOKK FABRICA
20 April 2019, 1:00 P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Film ClubLGBTQIAPatricia HighsmithSteve Zaillian天才雷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