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看過的電影清單中,有一部分導演有著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又擁有美學意義上的共通點。在現今CG電腦技術橫行的時代,這些導演不會完全依賴電腦後期的力量,反而在攝影、構圖和用色上花費大量的心思,以追求極致的美感。每一處恰當的用心,使電影裏的每一幀都讓人忍不住細細品讀。
Tarsem Singh──The Fall (2006)
由印度導演塔森·辛(Tarsem Singh)所執導的奇幻電影《魔幻旅程》(The Fall)講述了一場由男主人公口述的歷險故事。筆者除了深陷在男主角Lee Pace那雙猶如碧綠汪洋的眼睛裏,更是被電影中出現的一幕幕視覺盛宴所吸引。從印度到意大利,導演踏足了18個國家,實景拍攝出這些讓人歎為觀止的場景。來,跟隨主角一起趕赴一場華麗的冒險,經歷這些最美的風情,定會令你目不暇給!
Wes Anderson──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一想起《布達佩斯大酒店》這部電影,首先出現在筆者腦海的關鍵詞就是「色彩」和「對稱」。美國導演Wes Anderson在這部執導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中,一如既往地貫徹著自己鮮明的個人美學:他身為「對稱構圖狂魔」,喜歡將各種規則形狀──呈現於畫面之中;他偏愛同一色系搭配而成的高飽和度色彩……如果你也是「強迫症」患者,那你將會和筆者一樣,有著無比舒適的觀影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Wes Anderson的最新作品不是電影,而是和戀人Juman Malouf一起策劃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展覽。即使換上了「策展人」的新身份,Wes Anderson仍然將自己的「強迫症」美學投射到了新的立體空間中。
延伸閱讀:Wes Anderson 與Juman Malouf共同策劃的展覽,年底維也納開幕
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
閉上眼睛,筆者猶記得在電影院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時的震撼:星辰倒映在海上,海洋與天空融為一色,在這個安靜的世界裡,彷彿只剩下一位少年和他的小船。雖然電影採用了3D技術才能呈現如同童話般夢幻的效果,然而畫面中的光線、色彩、線條和佈局都在李安導演的精心編排下,將書中世界完美呈現於銀幕之上。夢境與現實孰真孰假,不僅存在於電影的敘事中,也存在於我們的觀影體驗之中。
Abbas Kiarostami──24 Frames (2017)
如果要挑選2018年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筆者會挑選於香港國際電影節上觀看的《廿四格》(24 Frames)。這部來自於伊朗當代最重要的電影大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實驗性電影、同時也是他的遺作;整部電影由二十四組每秒二十四格的長鏡頭片段組成,出於探尋電影根本的初心。電影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敘事,只有極其簡單的畫面鏡頭,更像是阿巴斯留給世界最後的一首詩。
看到下雨就想打開傘子,看到下雪就想用手心的溫度將之融化;看到風吹葉搖,就想捕捉痕跡;看到腳踩落葉,就想為其輕輕拂去霧氣。畫面非常安靜的《廿四格》,對筆者而言,明明只是看了首詩,卻仿佛走過了春夏秋冬。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2015)
元代戲曲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中有一句詞唱到:「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如畫一般優美的詞句所描繪出的景色,竟真實出現在了台灣導演侯孝賢所執導的電影《刺客聶隱娘》裏。同樣是運用冷靜而克制的鏡頭,侯孝賢深諳「留白」的美學,於是電影中的每一幕都有山水畫中的韻味與詩意,層層疊疊,若影若現。侯導歷時兩年才完成的這部傾心之作,或許也包含了他對電影美學的取捨與保留。
王家衛──《花樣年華》(2000)
電影《花樣年華》由杜可風和李屏賓一起擔任攝像。筆者曾在大師班上聽作為「王家衛御用攝影師」的杜可風談起這段被譽為經典的合作關係;爽直開朗的他直言,這可不是輕鬆的工作。雖然無法得知拍攝中的點滴細節,然而他們三人一起成就的鏡頭語言卻帶有如夢如幻的色彩。在導演王家衛的電影中,每一幀鏡頭都從不多餘,且充滿讓人玩味的細節;每一束顏色和光線都能恰到好處地出現。那些飽含在色彩與光影下的愛恨交纏與落寞心事,讓我們知道了他才是最會用畫面講故事的人。
同場加映:
Netflix電影Bird Box原著小說跟電影8大不同之處
DESIGN: CONI/HOKK FABRICA
8 Januar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