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一位17歲男孩向英國傳奇雜誌The Face寄了封匿名信。信中寫道,自看到雜誌裡介紹有關同性戀的嘻哈俱樂部專題後, 給了他的性向與人生「一線希望」;2019年,信中的男孩Stuart Brumfitt長大了,而他與The Face的緣分也要開始了。這本被封為「時尚聖經」、「酷潮曆書」的次文化雜誌,沒想到會在停刊15年後捲土重來。
由時裝紀實攝影師Corrine Day拍攝的The Third Summer of Love,捕捉了青澀而純真的Kate Moss;Alexander McQueen那充滿詭異美的外星造型,以一雙如惡魔的雙眼;還有David Bowie半裸著上身,化上前衛的白臉妝等等,也是我對The Face的記憶。由1980年起,它的登場已獲得一班非主流的英國青年們追捧。可是,它從不局限自己為時尚雜誌,反而更像是一本「大雜燴刊物」──任何次文化、時尚、電影、室內設計、攝影、街頭風格、俱樂部、朋克或夜生活專題,通通也感興趣。
作為創始人兼編輯的Nick Logan,絕對是帶領The Face步向顛峰的靈魂人物。想當年,雜誌每月的銷售最高有超過70,000本。即使99年賣給出版商Emap後,發行量下降至每月約25,000份。但今日聽到這個數字,卻令人相當驚訝及懷念過去。畢竟,紙媒界一直也不景氣,今日的雜誌也是買少見少。
在The Face初出版時,Neville Brody擔起了雜誌的印刷師,平面設計師和藝術總監的重任。富有建構主義美的前衛排版,加上如Nick Knight等大師的突破攝影作品,以及大量的高質素原創文章,集中介紹不同的音樂,藝術和時尚的發展,讓這本雜誌的人氣急升。不過,The Face也曾發生過一些小風波。1992年,雜誌曾影射澳大利亞演員Jason Donovan為同性戀,後來他憤然地控告雜誌誹謗,最終法庭宣布Donovan勝訴。由於要賠償30萬英鎊,因此The Face也進行讀者捐款活動,但當時也有人指Donovan的怒告是帶有歧視同志之嫌。
停刊15年的The Face,為何會突然選擇回來?Wasted Talent的首席執行官Jerry Perkins表示,過去一直也想收購這本雜誌,更認為真正有趣的新東西,總是會這麼無聲無色的出現。在團隊方面,曾擔任Emap出版商的Dan Flower成為總經理;開首提及的Stuart Brumfitt,曾是Vice Media公司Amuse的前編輯總監,如今將會成為雜誌的編輯;還有設計師Grace Wales Bonner、音樂總監Grace Ladoja、攝影師Margaret Zhang等等。據Business of Fashion的報導,The Face將於4月推出官方網站,紙本則在9月推出,而且更會與Gucci推出聯乘tee。
作為粉絲的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指自己在90年代也經常購買The Face:「這不單單是時尚雜誌,而是對那個時代的視覺與文字記錄之完美結合。」雜誌團隊表示,希望雜誌能發掘獨特的「英國幽默和不敬」,並期望為新一代讀者帶來獨特的視角。
The Face的重來,很多人會思考這個問題:「它能否回到昔日的顛峰期?」時代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也變了。當年社交網站還未盛行時,年輕人喜歡以服裝來進行交流。那標誌的搖滾朋克,或是經典的disco造型,成為了他們獨有的溝通語言。今日,大家也把時間放在手機之上,或者只擔心著粉絲追蹤量與「like」的數字。如此的時代,未必能讓雜誌迎接第二個黃金時期,但我也期待著這本重新出發的「次文化雜誌」,能夠為紙媒界帶來一點生氣與驚喜。
猜你喜歡
29 March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