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聽著陳綺貞的《家》,內心總泛起一種莫名的孤獨感,鼻子一酸,熱淚盈眶,音樂好像說穿了甚麼似的。常說「家是心之所向」,但當內心的指南針仍未找對方向時,那種滋味又會是怎樣的呢?Third Culture Kids,一群屬於香港,又不屬於香港的孩子,一方面體驗到跨文化所帶來的兩全其美,同時亦正正因這樣而迷失。究竟我是誰?哪裡才是我的家?Hf遇上15歲、19歲和21歲的她們,細訴第三文化所帶來的獨特經驗。
Bernadette
People like me don’t exactly know where home is.
You’re comfortable in multiple places, but the
moment you’re in one place, you start to miss the other.(像我這樣的人並不知道哪裡是家,你在很多地方都會感到自在,
但當你身處某處,你又會開始想念另一處。)
天生的爆炸頭,讓人從老遠的地方就能把Bernadette認得出來。問她覺得自己是甚麼人,她不懂得回答,只道:「在香港,我被視為外人;在菲律賓,人們又不會把不懂他加祿語的我當作本地人。事實上,朋友說我根本就長得不像菲律賓人。」若果硬是要她選擇,生於菲律賓的她覺得香港較有家的感覺,至少晚上外出時不像菲律賓那樣危險,至少讀國際學校的她在這裡有背景跟她相似的朋友。「我知道人們常說我們不該從別人身上尋找自我肯定,但家人對我來說是唯一不變的。」文化碰撞帶來種種新鮮、刺激與迷茫,而Bernadette就從唯一不變、值得可靠的家人身上,尋找到安心之處。
Megan
I feel like identity is a big word;
it’s a word that could be answered with a million words.(我感覺身分這個字好像很有重量;它同時包含千千萬萬個字。)
「你是菲傭嗎?」
「不,我是學生,讀心理學的。」
「喔,你媽一定是菲傭。」
生活中遇上過一段不斷重複又重複的對話嗎?Megan試過。面對日常被誤解,Megan覺得十分有趣,因為人們彷彿假設了所有在香港生活的菲律賓人都是菲傭,而此現象正正反映了大眾對少數族裔的不理解。儘管有嘗試努力學習廣東話,但身邊沒有本地人朋友,廣東話始終都會學得不好。語言,加強了那種「局外人」的感覺,不過她仍然視這個她長大的地方為她的家。
大學畢業後,Megan希望成為一位老師,不過她預計就業時所遇見的種族歧視將會成為一個很大的挑戰。一位學生的母親曾當面對她說:「為甚麼我會想一位跟家裡菲傭姐姐一樣的人做我孩子的老師?」或許是這種外在壓迫,令Megan渴望出人頭地,幹一番成績,打破本地人對自己的偏見。
Sahara
Honour yourself and you’ll find your worth.
If you don’t then who will?(尊重自己,然後你就會找到自己的價值。若果你不這樣做,誰會?)
Sahara高級程度會考後給了自己兩年的空檔,「好好想一下自己究竟想做甚麼」。雖然在香港讀書,但她並沒有被香港社會那種急著要人「安頓下來」的文化所影響,過去兩年到處闖蕩,做過零售、試過選美、去過旅行,最終找到了想要走的方向──法律。
Sahara會說英語、尼泊爾語、印度語、康納達語和梵語,可這些全部都不屬她的母語。她愛香港的夜夜笙歌,愛這個城市的多元文化,可是她只會視這裡為中途站,因為她知道有一天她會回到家鄉──尼泊爾。「身分會隨經驗和思想而流動,而我只不過是一個有瑕疵的人。」成長背景或際遇或許有份模塑我們,但最重要的是,在種種經歷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怎樣的自己,或許唯有這樣才能決定該走的方向,慢慢認清哪裡是家。
自己才是自己的家
──陳綺貞《家》
推薦給你
【短片】VOICE WITHIN:曾經迷失自己,曾經人云亦云
TEXT: FLORIELLE/HOKK FABRICA
DESIGN: UNA/HOKK FABRICA
MAKE UP & HAIR: KAHO CHENG/HOKK FABRICA
PHOTOGRAPHY: MII N/HOKK FABRICA
4 September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