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搶購了Ader Error與Puma的聯乘球鞋後,筆者一直也心癢癢想要消費,於是不時留意各大球鞋品牌的網站。看到筆者這麼狂熱,某位男性朋友不禁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女生都這麼喜歡球鞋?有的更會排隊買限量版!你們都不迷高跟鞋了嗎?」先說一下,筆者也是會留意高跟鞋的。可是友人的問題不禁令筆者思考:為何愈來愈多女生都愛上了球鞋?近年掀起的街頭時尚與無性文化無容置疑是這股熱潮的推動者,但你又有沒有想過,以前的球鞋世界一直都把女性拒諸門外,甚至連鞋子的設計、尺寸也有明顯的性別定型?
+延伸閱讀|Rethinking Fashion :十年之後,我們要怎樣書寫今日的街頭時尚歷史?
腦袋裡裝滿了鞋子的Sneakerheads
談到球鞋文化,大家可能會立即想到這群靈魂人物──Sneakerheads。以「腦袋裡裝滿了鞋子」來描述這班球鞋收藏家確實是相當貼切。70年代興起了運動服時尚,和80年代大家都熱愛hip-hop與迷戀NBA籃球員Michael Jordan,也為這股延續至今的球鞋潮播下了種子。
整個球鞋文化的本身也許是從一場男性崇拜所展開。80年代的嘻哈音樂除了訴說了不少黑人文化外,說唱內容更充滿著紙醉金迷與暴力色彩;談名利地位、說毒品與性,成為了hip-hop裡獨有的炫耀方式。若你仔細觀察這班說唱歌手的穿搭,便會發現除了招牌的金鏈名錶外,少不了腳上的球鞋,如Run-DMC、Native Tongues或Public Enemy等嘻哈團體所穿的Adidas或Converse就已經成為了嘻哈文化的一個象徵。
對生活貧困的黑人來說,一雙一百多塊的球鞋已經很奢侈,更何況是上千塊的球鞋?因此,他們才對球鞋視如珍寶。這也如美國說唱歌手The Game和50 Cent 的歌曲“Hate It Or Love It”所言── 一雙鞋子,居然會跟性命扯上關係。
Since my lil’ nigga Rob got killed for his Barkleys
自從我的兄弟Rob因為他的Barkleys球鞋被殺後,
That’s ten years, I told Pooh in ninety-five
這事已經過了十年,我告訴電影《95》裡的DJ Pooh,
I’ll kill you if you try me for my Air Max 95’s
若果你試穿了我的Air max 95′ ,我也會殺了你。
The Game及50 Cent “Hate It Or Love It”
The Game, 50 Cent – Hate It Or Love It (Official Music Video)
Video via YouTube/TheGameVEVO
球鞋文化的另一焦點當然就是籃球巨星Michael Jordan與品牌Nike推出的Air Jordan系列!這系列不但吸引了一大班忠實粉絲追捧,更可以算是令Sneakerheads誕生的原因。據潮流雜誌Nylon的報導指,Air Jordan的全球銷售額估計已超過550億美元。但說了這麼久,有沒有發現最初球鞋文化只有男性參與?至於Air Jordan鞋款的尺寸,最初也是以男生為主。對於部分的Sneakerheads來說,球鞋是女性不懂的世界,因為她們只會花錢在「不舒服的高跟鞋」之上;他們自己所投資的球鞋,卻是一種身份證明與高尚的生活態度。
設計清一色,限量版從沒女生的份
時間倒回到十年前,筆者依稀記得當年的女裝運動鞋款式真的是少得可憐。鞋子沒什麼特別的鞋型設計,大多有諸類似網球鞋般的橡膠鞋底,要不就是有明顯的女性特質,如粉紅色或加上蝴蝶結等等;每次筆早對對面的男裝部感到好奇時,不是被店員問說是否想買給男朋友,就是被邀請回到對面的女裝部。至於當年推出的限量版,基本上沒有女生尺寸──除非你像多倫多的球鞋忠粉Meredydd Hardie一樣,雙腳尺寸比普遍女生大。
與女朋友收藏了近100雙運動鞋的Hardie,雙腳尺寸為7.5號。剛才說限量版球鞋從沒女生的份,而她幾乎是排隊購買限量球鞋的唯一女生。據她所說,Yeezys是罕有地會提供女生尺寸的品牌,但其他限量版如Nike Air Jordan和Air Max最小尺寸一般也是8號,有時她要外加鞋墊才合腳。
最近,她留意到女生顧客變多了,但有的鞋子仍只有男生尺寸。換句話說,很多女生也只能花錢買一雙不適合的鞋子,再自行「動動手腳」令鞋子合腳。這種現象是否意味著球鞋行業忽略了女裝球鞋,甚至帶有輕微的性別偏見?
兩年前,數據公司Datafiniti做了一個有關鞋類的統計研究。研究分析了男女運動鞋的價錢,發現不少知名球鞋品牌的男裝鞋子售價比女性高。這個定價上的差別並非只與用料有關,更是受眾與使用率問題──球鞋幾乎是每位男性的必需品,但這鞋款在女性的衣櫥裡是否變得越來越重要?若然球鞋品牌無法從女性顧客身上獲得可觀收益,那不少品牌寧願主打男性市場,也不願意冒太大風險。
街頭品牌Married To The Mob創辨人Leah McSweeney曾說過,她相信每位女士在選購運動鞋時也曾經歷過一定的性別偏見。眼看球鞋市場存在這個缺口,Kiah Welsh便與Jamila Husbands和Travis Pereira創立了以女性球鞋與藝術聯乘合作為主的組織she.lace。「可以這樣是:球鞋傳統上與男性和男性氣質相關。」但Welsh認為球鞋不該是專屬男性的文化,也不該有性別等差之分;不論是男或女,甚至是LGBT群組,設計也可以步向多元,而且賦予平等的象徵。
女性的球鞋市場漸漸擴大
追溯球鞋文化的歷史時或許會有種「男生專利」的感覺,但今時今日的情況已逐漸得到改善。柏林時尚品牌The Store的員工Jade Yeung和Celia Solf認為,很多品牌已正在開發女性系列,而數據也比以前多,因為品牌也意識到近年來女性球鞋市場快速增長;至於設計方面,近年的女裝鞋款確實比以前豐富:充滿厚重感的FILA Disruptor、鞋型較大的Nike M2K Tekno,或是Rihanna與Puma聯乘的Fenty球鞋。看來「老爸鞋」的潮流不但為女裝鞋帶來了新的設計輪廓,甚至吸引了男生關注!就像是去年Fenty Creeper厚底鞋出現後,筆者身邊就有不少男生對這款鞋子很感興趣,更紛紛詢問有沒有男裝尺寸。球鞋是男性的時尚單品?這已經成為陳規定型的想法了。
時尚界鼓勵男女皆宜,漸漸模糊了性別間的界線,加上社交網絡的幫助,令球鞋變得更受歡迎。隨著各大知名品牌支持無性時尚,甚至改變一貫的營銷策略,或許未來的球鞋不再有男女之分。
+延伸閱讀|Rethinking Fashion: 醜得極致,醜得自我,就是「潮」的表現
Rethinking Fashion,同場加映
DESIGN: CHRISTY.L/ HOKK FABRICA
13 Jul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Hf Long Readrethinking fashionVOICES性別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