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普普藝術,最為人熟知的當屬大名鼎鼎的美國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他作品中的瑪莉蓮夢露成為了普普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一位年輕的英國畫家Pauline Boty深受這種藝術形式所感染,同樣實踐自己的藝術創作。當時大眾並未曾重視這位漂亮的少女,也不曾想到她是英國普普藝術的開創者;只是到現在,我們雖然將榮耀歸於曾被遺忘的她,卻仍無法分辨出畫中的金髮女郎究竟是瑪莉蓮夢露,還是她自己。
在曾由男性主導的藝術世界裡用實力說話
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Pauline Boty總是聽見「不行」。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她在同為藝術家的母親影響下長大,同時卻要默默承受父親對她們母女倆的漠視──父親不僅不同意Boty母親將畫作掛於畫廊,並沒有在女兒獲得藝術學院獎學金時送上稱讚和祝福,取而代之的是極力反對。
從家庭到學校,再到進入社會,Boty看到的是更加殘酷的事實:即使進入了皇家藝術學院,她仍因為「女性」的身份被拒絕進入學習繪畫的部門;在由男性主導的藝術世界中,最受矚目的不是她的實力,而是她姣好的容貌;當所有人都說「你不行」時,能相信「我可以」的只有自己。
是演員、是畫家、是打破刻板印象的反叛者
1962年11月,雜誌Scene的一篇頭版文章這樣形容Boty:「女演員的腦袋通常很小,畫家則通常留著大鬍子。想象一下,一個聰明又金髮碧眼的女演員,那就是Pauline Boty。」
無論是繪畫、唱歌、跳舞或演戲,在藝術學院學習的期間,Pauline Boty嘗試了所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電影裡,她是讓人無法移開眼睛的女演員;透過畫布,人們又能從大膽描繪女性身體的畫作中看到這位自由奔放的少女畫家;在街上,她和同學們不斷參加反對英國新建築的抗議活動,只因對所有人都對周圍的事物都漠不關心而感到沮喪。她奮力吶喊,希望能夠喚醒所有麻木的人。
世界上唯一的金髮女郎
Boty留下的作品不多,但都透露著她特有的女性視角和氣質。她喜歡畫花朵和愛心,用色總是大膽前衛。在搖滾的六十年代,她畫自己的偶像、畫文化的流行符號、畫「愛」和「傷害」,以拼貼的方式在畫中拼湊起當時因社會問題而「生病」的年代。
「女性的形象」是Boty畫中最常出現的元素。她將畫有瑪莉蓮夢露經典形象的一幅作品取名為The Only Blonde in the World,用以諷刺金髮女性被流行文化統一形塑成沒有靈魂的性感標籤;在作品It’s A Man’s World II中,她將女性各種裸體形象和藍天碧湖的景色拼貼在一起,以此控訴在男性凝視下,女性身體仍然不平等地被物化為「景觀」;繪製了Celia Birtwell and Some of her Heroes後,攝影師Michael Ward 拍下了一張她和Celia Birtwell身穿同樣裝扮的照片,讓人不禁好奇,畫中的女性其實是否都有著她自己的影子?
她因參加抗議活動而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只問她:「像你這樣的漂亮女孩在做什麼?」在想要繼續從事藝術時,身邊的人都勸她當演員──這是更「適合」女性的傳統職業;無視旁人說三道四,她要當個「叛逆的自己」──盡情地燃燒著青春,如絢麗煙花,在不同的天空綻放。只是美麗的花火轉瞬即逝,在為前衛劇作Oh!Calcutta! 創作了最後一幅作品BUM後,病魔便在Pauline Boty剛成為母親之時奪去了她的生命;那時,她僅僅是年輕的28歲。
Cover image via Wikiart
同場加映
DESIGN: CONI.L/HOKK FABRICA
8 October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Andy WarholHer Story藝術藝術家Pauline Boty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