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令人不安的畫作,筆者第一時間想到孟克的名作《吶喊》(The Scream),主角驚惶扭曲的面容和流動的天空背景,塑造了可怕的氣氛;不過平靜、井井有條的畫風也能表達出焦慮的感覺,這次介紹的就是美國畫家George Tooker。
延伸閱讀:Art for Dummies:你是否也好奇名畫《吶喊》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嗎?
人們通常會把Tooker的作品分類為超現實主義、魔幻寫實主義 (Magic Realism) 等,不過Tooker從來都不太喜歡被這些主義限制。
I am after reality — painting impressed on the mind so hard that it recurs as a dream, but I am not after dreams as such, or fantasy.
(譯:我是在現實之後的──畫出腦海裡像夢一樣的印象,但我不是繪畫夢幻的風格。)
Tooker來自一個中產家庭,曾經加入二戰海軍陸戰隊的他,後來回到布魯克林追求藝術,慢慢發展出自己的風格。
在藝術學校認議的情人Paul Cadmus,教會了Tooker混合水、蛋黃和顏料來作畫(蛋彩畫),這種細緻的作畫方法讓作品的紋理更豐富,而緩慢的過程也適合Tooker習慣沉思的個性。他一生中的畫作不到155件,每一件都讓人津津樂道。
推薦給你:Art for Dummies: 有一種永垂不朽的顏料,叫做蛋彩
Cadmus的同性戀主題的畫作也影響了Tooker──George Tooker早期作品《Children and Spastics》中,就畫了一群持著掃帚和頭載紙袋的小孩子圍著三個痙攣(同性戀)男子,恐嚇和取笑他們,男子們沒有反抗的想法和能力,只是無助地站著。
Tooker在這裡打開了心扉,利用藝術表達自己的憂慮。不止自己的性向, 作品亦是他對社會狀態的反思和挑戰;它們的構圖經精心雕琢,內容也十分值得被咀嚼。
The Subway是Tooker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站在中間的女士穿著鮮紅色裙子和灰色外套,右手抱在肚前,像是懷孕的樣子,她走在一條奇怪的隧道之中,隧道通向多個方向,但每一個方向都似乎令人不安害怕;身邊的男士們有些瑟縮在牆壁中整齊的分隔裡,有些站在樓梯旁,Tooker在我們熟悉的城市環境中創造了一個想像的世界。
主角感到迷惘、孤獨,與身邊環境有種疏遠的感覺,Tooker描繪了戰後社會的冷漠;我們每個人都像戴了面具一樣,目無表情,被外來的力量或期望所限制,這種壓迫和愁緒,是他人帶給我們的,但我們又是不是讓這個世界充滿恐懼和不安的一份子?
人和人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如果不好好地待人又會有怎樣的後果?雖然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他的畫作卻表達了對弱勢的同情和關心;可怕的是,作品在哪個時代看,都似乎能連結著觀賞者的思緒。
Reference: theculturetrip, dcmooregallery & collection.whitney
同場加映: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19 Octo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