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失去了才去珍惜」,這老生常談的一句話聽過多少遍,可是我們又有多少時候可以做到? 而人總是善忘,那也說明原來時間真的可以沖淡一切。在這個事事講求金錢利益,人情似乎變得不再重要,究竟我們還要失去多少才可以喚醒我們沉寂已久的心靈?

在哲學上,有一種名為「感質」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感受,你會痛、會哭,這些都是感質的一部分,深入點說,就是一種「只有你感受到才會明白、只有同一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會感受到」的東西。面對著眼前一堆的頹垣敗瓦,有人會在激動地哭,因為這是他們的地方,而旁人可以完全無動於衷,基於「感質」的定義,這是因為旁人未曾經歷過這般同樣情境,無法感受到當中的傷痛。而當下我們就是那無動於衷的一群,只要事情還沒發生在自己身上便繼續沈默,慢慢地我們便習慣當沈默的羔羊,只有當問題逼近自己才會察覺問題的存在與嚴重性。

香港菜園村的事件,正好讓我們來重新檢視屬於自身的價值,為了單純利益上的發展,我們是否永遠要犧牲一小撮人的生活來成就最大的利益? 同時間,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我們又是否要設身處地去感受他人面對的問題呢?

或許你會說,即便我們如何努力有不會結果,是的,我們無法擋在無情的推土機前阻止它前進,但也要知道,今天拆走的是家園,但永遠留下來、刪不走的是回憶。
電影《N+N》
故事簡介:
電影關於兩爺孫面對城市急促發展的故事,延續賴恩慈導演(閱讀她的專訪)簡約、率性、自然的電影風格。賴導的劇情短片《1+1》橫掃香港兩大短片競賽,榮獲鮮浪潮最佳電影和ifva金獎,而《N+N》是她的首齣劇情長片,對我城消失事物的寄意放大N倍。慈祥爺爺與精靈孫女在立法會外、天星碼頭遺址旁以富貴竹祝福城市。他們居住的菜園村為了讓路高鐵而拆掉,而我們的城市裡還有更多人被毀家園:活化工廈被強迫收樓的藝術家、無根的九十後、比下有餘的中產……城市人似乎都不敵「大怪獸」的魔抓。只要一息尚存,他們也會竭力保存急速流失的集體回憶及每一棵有生命的樹。
《N+N》 入圍超過十個國際影展,並在影展上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外語片等獎項。電影從六月開始特別放映,並已放映超過二十六個星期。12月11日開始,會在香港葵芳百老匯戲院公映。
放映時間:
11/12 (7:30pm), 12/12 (7:30pm), 13/12 (5:30pm),
14/12 (5:30pm), 15/12 (7:30pm), 16/12 (7:30pm), 17/12 (7:30pm)
了解更多《N+N》:facebook.com/nplusnfilm
All photos courtesy of N+N
9 December 2014, 4:32 P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