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知大家有否留意,近年來「求婚」的報導好像越來越多,是新聞報導員找不到更有價值的話題,還是這些新聞真的很「Juicy」呢?先別談論報導的價值,但從幾宗近來關於求婚的新聞,有一個有趣的小發現。是甚麼?很想知道嗎?我先不說,留下伏筆……

還記得上年香港演員王祖藍與李亞男在TVB台慶節目上求婚,轟動全城。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踢爆潮」,某某說:「他們倆一早有結婚的共識啦,只是做騷而已。」又有某某說:「王祖藍早前已跟她求婚了,根本是為了搶收視吧!」而在上個星期,某男花40萬向他的女友求婚,又再一次成為全城焦點。事後又被揭發這個男生早已向那女生求婚,這個40萬鋪天蓋地的求婚只是一個形式。以上兩件事的女方,當然也答應了。而近幾天,又有一名內地男生用荔枝堆砌「LOVE」的字樣向女友求婚,當眾被女朋友罵他幼稚。我既不是羨慕那40萬的求婚,也不是恥笑荔枝求婚。我只有一個疑問,求婚本應是你我兩人之事,為甚麼要私底下求婚後再來後補一個驚天動地的形式?

是求婚這回事對於現代人的意義不一樣了嗎?在我眼中,結婚是一件很神聖的事,因為這是紮根於雙方的互相信任,將下輩子交給對方,是一生一世的最高承諾。而求婚就是一個將女朋友升級為未婚妻,將男朋友升級為未婚夫的一個過程,是雙方的肯定,是一個比結婚更浪漫的moment,亦是比結婚更難跨越的關口。(廢話啦,不求婚怎結婚,對吧?!)如果結婚是鎮靜劑的話,那麼求婚一定是生活的情趣劑。情趣就是講驚喜吧?若果所有東西也是按計劃行事,在某程度上求婚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假如形式化的求婚出現在兩人已經有了結婚的結論之後,驚喜的點在哪兒呢?

我並不是特別討厭這種形式化的求婚,只是當你看到每一次的求婚都如周柏豪的《我的宣言》中歌詞那樣:「只知道是時候拿著鮮花 偏不信萬人面前跪不下」,然後情侶就照著做,拿著紅玫塊在尖沙咀或是銅鑼灣向另一半求婚,就會想,可以有個性點嗎?一對情侶能夠走到要結婚的這一步,我深信你們也該有一首屬於你們的歌,有一些屬於你們獨特的回憶吧?不要把求婚當作是一個儀式,因為這是一生中很值得記住的時刻。那怕只是簡單的唱一首情歌,親自下廚煮她愛吃的咸魚青菜,對方需要的只是一份專屬於她的心思,而不是一個複製出來的儀式。
一段牢固的感情不會只有求婚那天是「a day to remember」,多花點心思,讓每一天都成為「a day to remember」吧。
Cover photo via tumblr
15 August 2015, 1:09 P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Love Out LoudModern Love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