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專欄作家,是學者,是詩人,也是小說作家。柴,本名劉文,是台灣的一個拉子,或許你在《女人迷》、《LEZS》等網上媒體也看過她的筆跡。她在2012年出版的《集體心碎日記》,為台灣的女同志文學加添了色彩。
我愛過的女人也都有相當固執的傾向。她們擁有自己忠貞廠牌的菸、在夜店必點的酒、咖啡的調配方法、慣用的親密稱呼以及最愛的季節。「雙份威士忌不加冰。一包Camel Lights。豆乳拿鐵加熱不加糖。」
— 集體心碎日記
她雖然是一個學者,不代表她不時尚,事實上,她曾經被Buzzfeed訪問過,是一個將男裝駕馭的淋漓盡致的女性。她自言開始教書後,穿搭變得簡單,以襯衫、毛衣、西裝外套和深色牛仔褲為主,其中一個原因,是亞洲人的面孔,在美國很容易被當作是「小孩子」,沈穩的打扮是一種在職場自我保護的方式:「我女友都會笑我穿得太像大叔。」
「女性、酷兒、亞裔」的美國體驗
「孤獨感」是身處於一座六百萬人口的城市,卻不知道該向誰求救。
美國的異性戀社交文化和白人傳統,令她剛到美國的時候無從適應,甚至格格不入。「慶幸的是酷兒社群給了一個能夠接納我的空間,即使在一開始,我因為太渴望融入那個社群,而將自己的慾望灌注於通常不會平等回應給我的白人女性身上,遭遇了不少感情上的挫折。」
現在,她三十歲,這三重的身分,不再只是「弱勢」,反而令她在研究、觀看世界的時候,有著更敏感的觸覺:「無法否認,在以白人為中心的北美學術產業,這樣的身份仍是一種弱勢,但它卻也給我一個能夠清晰地審視學術工業與知識生產之間權力關係的『他者』角度。」
「多元」與「不公義」
不論是政客、娛樂家、企業,世界各地充斥著「多元」這個口號,什麼是「多元」?「『多元』在目前的北美或者東亞,是一個相對腐敗的詞彙,也成為一種國家與跨國企業的行銷手段」
她認為,遊行示威結束之後,女性、同志、跨性別、有色人種、移民、勞工,就被放回原本的低階位置,我們在提倡「多元」的時候,必須不斷問自己:「誰能在場發言?誰被噤聲?現有的正義論述又忽略了誰?誰的暴力與死亡不被在乎?」而對於柴,她最不能接受的不公義,是偽善:「我憎恨無法達到的承諾,以假科學冒充真理的事情」
無法複製的大學時期
「反抗」是毫不妥協地活著。
「慾望」是心底層萌生怎麼搔也治不了的癢。
柴形容她的大學時期是極度理想主義的,從美國郊區高中轉到西雅圖上大學,標誌著她自我解放的開始。在大學,她接觸到女性主義、酷兒理論、基進非裔解放思想,即使她還年輕,力度有限,但是對於未來的期望,卻是非常多而飽滿,像我們一樣,都想改變世界。在這個大學的同溫層中,她「接二連三地戀愛」、舉辦讀詩聚會、參加派對,就像一個特殊的時空,離開大學後,才知道以後也無法複製。
大學時期,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青春的最後一個掙扎,我們以最後一股力氣,吸收最有趣的知識,在朋友圈中毫不保留地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遇上社會上的政治事件,也會奮力地結伴回應,走在前端。對於柴,最深刻的,並不是運動本身,而是和夥伴相聚的時光。
在遊行、會議結束後,她和朋友們便會聚集在酒吧,朋友教會她在學院沒有教的生存技能:「倒牛奶可以舒緩警察使用胡椒噴霧帶來的的刺辣感、哪個時段去哪一家同志夜店不用付cover fees、吃哪一牌的抗憂鬱劑較不容易性冷感、隨身攜帶多少盎司以下的大麻算是合法, 若喝到品質低劣的紅酒時可以加百事可樂混過其中的苦味」這樣互相支持的關係,對她來說,「是在惡劣競爭的學術產業中,難以再找到的」
投身大學教書、擔當研究者,她自言對於學院並沒有過度的幻想,只是將它「當作一份讓自己能夠獨立生活的工作」,這種身分帶來的矛盾,在於「一方面得迎合學術制度的遊戲規則好不被淘汰,一方面也得不停地挑戰制度的邊界」她的理想,就是在投身學術系統時,可以「維持思想的自由」。
More About Her!
Hf:HOKK Fabrica | Wen : 柴
Hf:一部你不能忘記的電影。
Wen:《高檔貨》(High Art)。我的第一部女同志片,迷幻得要死,又讓人心痛得要命。
Hf: 你看的第一本關於同志的書是?
Wen:《藍調石牆T》(Stone Butch Blues),90年代經典。
Hf:在紐約最常去的地方?
Wen:日式超市!無論在哪最好的消遣即是在家與所愛的人一起煮飯。
Hf: 喜歡怎麼樣的咖啡?
Wen:自己煮的話是中淺焙咖啡。若上咖啡廳,我不變的選擇是豆奶拿鐵。
Hf:可以說一下,妳的三個壞習慣嗎?
Wen:飲料的最後一口總是喝不完放在冰箱中,彷彿囤積患者,出門一定少帶一件衣物冷得半死造成旁人困擾,並且在工作與感情上都非常、非常地固執。
Hf:你正在做什麼研究?
Wen:我的研究主要關於亞裔美國人身份如被二戰後的心理學所建構,以及其關於性別、族裔間的矛盾關係。近年來在北美「華裔」(Chineseness)成為一個相對複雜並且混亂的身份代號,在主流的亞裔政治中,「華裔」幾乎概括了多數人對於「亞裔」這一個事實上包含多重族群、階級、以及歷史的種族代表。
另一塊研究正在處理台灣與其他華語地區同志運動的串連,尤其是在這以性別為主的運動之中,如何闡述關於國族的矛盾和糾葛,將台灣稱為同志運動的「亞洲第一」又帶來什麼樣在國際政治上反動的後果。
Read more about Wen Liu on Instagram and Facebook.
推薦給你
【專訪】Meeting Jamie:黃色頭髮是一種反叛!遇上英國第三性的時裝酷兒
Rethinking Beauty:粉底液的種族多元──當黑皮膚不再渴望漂白,才是平等
若女性主義只流於在潮流之上,一切就顯得毫無意義
DESIGN: CYAN/ HOKK FARBICA
12 Januar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