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演員、編劇、監製一身的英國才女Phoebe Waller-Bridge寫出了連續劇《倫敦生活》(Fleabag)裡的那些獨角戲──男友出軌、性生活混亂、與至親好友關係破裂、生活一團糟,演盡了都市女性的悲哀,也讓觀眾見證了角色的生活一步步地搞砸,引起他們共嗚並心酸地哭笑不得,亦令觀眾伴隨著黑色幽默自嘲一番。
“Fleabag”是喜劇《倫敦生活》女主角的綽號,字面上指「邋遢鬼」、「糟糕的人」。這個沒名字的角色指向了每個普通的你和我,她那些讓人同情又熟悉的生活日常,加上對著鏡頭抵死精警地「駁嘴」的生活寫照,讓多少人像遇到故知般深刻。
在這套影集推出前,Phoebe已是一位舞台劇和電影演員──她於2009年出道,然而當時知名度並不高。她畢業於著名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後來之所以能創作出代表作《倫敦生活》,靈感來自當時受朋友邀請而表演的十分鐘棟篤笑;她的表演後來大受歡迎,繼而將表演變成舞台劇,引起BBC的關注,從而催生出劇集,輾轉之下在更多的平台上播出。
對於如何寫出引人共嗚的題材,Phoebe Waller-Bridge表示這些全都是來自她自身的經歷──20多歲時她正是個憤世嫉俗的青年,透過此作將曾經對生命的不滿和疑問一一展示出來。在極高的支持呼聲下,《倫敦生活》最近也迎來第二季,她更成為少有的女性獲可以參與劇集《嗜血嬌娃》(Killing Eve)和007系列電影Bond 25的編劇工作。對於寫作,Phoebe Waller-Bridge直言這是關於恐慌後重現希望的心理過程;她於2018年艾美獎憑《嗜血嬌娃》獲提名最佳編劇,全因她筆下的角色不乏諷刺與自嘲的幽默,而改編的角色也打破固有的框架,例如《嗜血嬌娃》的原著本是兩位男主角,改編成劇集後就變成了兩位女性角色。
在時尚雜誌Vogue的73 Questions With訪問裡,我們看到了Phoebe的坦蕩率性。這位多棲才女形容自己與《倫敦生活》中的女主角同樣「在內心深處,都是絕望的浪漫主義者」,總是帶著狡黠的笑;在她新鮮而獨到的視角下所編寫的劇本,擊中了無數女人心事。

Being proper and sweet and nice and pleasing is a fucking nightmare.
時刻都規規矩矩、和藹友善,真是太累人了。
As women, we get the message about how to be a good girl – how to be a good, pretty girl – from such an early age. Then, at the same time, we’re told that well-behaved girls won’t change the world or ever make a splash.
作為女性,我們從小就被告知該如何成為一個「好女孩」,要乖巧、要可愛;與此同時,我們卻又被告知聽話的女孩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也不會引起轟動。
I always knew that saying the unsayable was going to be a powerful thing.
我一直都知道,說出大家都不敢說的東西終會變得有力。
I think if you’ve got people on your side, if you’ve got people really laughing, you are able to make them cry.
如果你可以令人們支持你,又能讓他們真心的發笑,那麼你也能讓他們落淚痛哭。
To me, most comedy is dark comedy.
對我來說,大多數喜劇都是黑色喜劇。
I feel liberated being around women who are liberated.
當身邊都是得到解放的女性時,我也感受到自由。
I see the portrayal of any believable female character as feminist.
我認為任何真實的女性角色都是女權主義者。
Cover Image via Instagram/wildcarddan& bbcfleabag & the still of Fleabag
DESIGN: CONI.L/HOKK FABRICA
23 August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Love Yourself語錄FleabagPhoebe Waller-Bridge倫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