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名幾乎家喻戶曉,而三姐妹當中,比起性格相對溫和的Charlotte Brontë和Anne Brontë,Emily Brontë的個性顯然更強烈一些。《夏綠蒂·勃朗特的一生》(Charlotte Brontë: A Life)的作者Claire Harman近日表示,Emily Brontë很有可能患有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即自閉症的一種。或許這部分解釋了她那鮮明的個性和書中愛恨交織的強烈情感,但正是這些強烈的感情讓她在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Harman在參加愛丁堡國際書展時說,Charlotte Brontë的自傳中紀錄了Emily狂躁的一面:她因為家裡的狗弄髒了她洗的衣服而重重地打了狗,造成狗昏迷並瞎了一隻眼睛。此外Emily不喜歡社交,只喜歡待在家裡,還常常會突然發脾氣或者沮喪,家裡的人要時常擔憂Emily的情緒。Harman認為Emily的這些性格特徵與亞氏保加症的症狀非常相似。但這些並不能掩蓋Emily的才華。Harman形容Emily:
She was such a genius and had total imaginative freedom.
(譯:她是如此有天賦並且在發揮想像力方面有絕對的自由)
荒原上的童年
兒時的成長環境對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學創作起到很大幫助。她們的父親是一名牧師,因此她們自小住在英格蘭約克郡一個名叫Haworth小鎮的牧師住宅中,她們的屋子一面是約克郡荒原,一面是教區墓地。這些也成為Emily小說《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中女主角Catherine童年生活的環境。
因學校條件惡劣,三姐妹從學校退學在家自學,她們也因此有機會在荒原上歡樂地奔跑嬉戲。有一次她們的兄弟帶來一盒木製士兵人偶玩具,她們各自選擇一個士兵,給它取名字、編故事,而這也成為她們未來創作生涯的開始。對於Emily來說,這種最自然、最原始的童年生活對她未來創作《咆哮山莊》產生了巨大影響。《咆哮山莊》中,Catherine 和Heathcliff敢愛敢恨,充滿人性原始的力量,和咆哮山莊的自然環境非常契合。
才華橫溢卻離群索居
Emily常被認為是三姐妹中個性最鮮明的,為了創辦家庭學校,她和Charlotte曾到布魯塞爾一間女子學校進修法文和德文。在布魯塞爾學習時,她們的老師Constantin Héger曾這樣評價Emily的個性:
She should have been a man——a great navigator. Her powerful reason would have deduced new spheres of discovery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old; and her strong imperious will would never have been daunted by opposition or difficulty, never have given way but with life…
(譯:她應當生就一副男兒身——一位偉大的領航者。她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從舊知識中提煉出新的發現;她強烈的意志從不會被反對聲和困難嚇到,只要活著就絕不會放棄…)
但Héger還認為Emily過於固執的個性阻礙了她進一步發展她的才華。此外,她熱愛自然、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的性格也是眾所週知。The Sacramento Union 1899年12月31日那一期的報紙形容Emily和小鳥以及其他野生動物建立了最親密的關係,她常常會抱著小鳥或者小兔子在荒原上散步,並對它們喃喃自語。姐姐Charlotte也曾說她妹妹Emily:
Though her feeling for the people round was benevolent, intercourse with them she never sought…
(譯:儘管她對周圍人懷有善意,她卻從不想和他們有過多交集……)
在Emily短暫的一生中,她只發表了《咆哮山莊》這一部長篇小說,但僅此一部就足以讓百年來無數的讀者記住了她。
《咆哮山莊》贏來身後名
1847年,Emily的《咆哮山莊》出版,不過她並未用自己的真實姓名,而是用了男性化的假名Ellis Bell。當時人們對《咆哮山莊》的評價褒貶不一,因為很多人無法接受書中背離社會道德的激烈情感。當時的雜誌Graham’s Lady更是認為這本書集合了各種「庸俗的墮落」與「變態的恐怖」(a compound of vulgar depravity and unnatural horrors)。19世紀下半期,評論普遍認為Charlotte的《簡·愛》Jane Eyre是三姐妹作品中文學價值最高的。在1848年Emily去世時,她並沒有獲得今天這般名氣。
1883年,A. Mary F. Robinson寫了一本Emily的傳記,人們漸漸重視起Charlotte的妹妹和這本曾惹來不少非議的《咆哮山莊》。1926年,Charles Percy Sanger詳細梳理了《咆哮山莊》的時間線,不少評論家也提出了關於時間線的不同意見,不少人驚嘆於Emily高超的文學技巧和掌控故事發展的能力。著名作家Virginia Woolf曾這樣評價Emily:
She looked out upon a world cleft into gigantic disorder and felt within her the power to unite it in a book…to say something through the mouths of her characters which is not merely “I love” or “I hate,” but “we, the whole human race” and “you, the eternal powers…
(譯:她眺望著這個被撕裂開的混亂世界,並感到自己體內有一股力量,要在書中把這個世界重新整合在一起……從她筆下人物口中表達的不只是「我愛」或者「我恨」而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不朽的力量」……)
Emily去世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她那傳奇的人生故事和作品因為人們的喜愛依舊鮮活,每隔幾年就會有《咆哮山莊》的電影推出,還有人根據這部作品製作了音樂劇、芭蕾舞等等,但這些都是後話了。Emily早已回歸到她最愛的大自然懷中,安靜地長眠在英格蘭一望無際的荒原中,這也讓人不由地想起《咆哮山莊》結尾對主角長眠之地的描寫:
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 and wondered how any one could ever imagine 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 in that quiet earth.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本翻譯:我在那溫和的天空下面,在這三塊墓碑前流連:望著飛蛾在石南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在草間吹動,我納悶有誰能想像得出在那平靜的土地下面的長眠者會有並不平靜的睡眠。)
Reference:Guardian、brooklyn.cuny.edu、Wikipedia
TEXT: ELLEN N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