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色衰,米亞有好手藝足以養活。湖泊幽邃無底洞之藍告訴她,
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
她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予之重建。
─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
世紀末是指一個世紀的結束,象徵徬徨的時代。展望未來、緬懷過去之際,人們也產生許多焦慮。對世紀末充滿著不安憂慮,我們難免陷入一種徘徊失落中。朱天文著〈世紀末的華麗〉藉由米亞女性視角看後現代的場景,大量服裝意象寫出都市人存在的精神狀態、寫出對青春消逝的焦慮、頹廢與華麗。
張腔胡調
朱天文的寫作風格明顯深受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影響,早期作品有濃厚的眷村氣息,寫出眷村的哀樂人生。她的作品由〈淡江記〉的多愁善感到〈世紀末〉的蒼涼老練,更在〈荒人手記〉裡進一步發揮。 1990年的〈世紀末的華麗〉是朱天文寫作生涯的另一階段,從此朱天文的文字世界盡顯滄桑與荒涼。 在後現代的聲色裡,感官與夢想合二為一,堪稱是她個人創作的里程碑。
世紀末的華麗
朱天文以職業模特兒米亞的成長故事演繹台灣這個城市的成長史。描寫米亞失去青春、天真的時期正如九零年後的台灣青年。小說前半部分米亞活得張揚卻又腐敗。後來米亞厭倦了才開始安分下來,並與老段同居。最後,年華老去的米亞獨立生活,靠著嗅覺和顏色建構的的記憶來回味生活。
服飾時序
〈世紀末〉敘事結構是不依時序穿插,米亞的衣著帶出八五年到九三年各種服飾流行趨勢。米亞像是金碧輝煌的時裝衣架子,川久保玲、加利亞諾、香奈兒、三宅一生、莫斯奇諾、阿曼尼等各個名牌與風格,配上米亞的記憶隨興搭配書寫。 服飾與配件代表一個人的風格、品味與個性,我們認識別人都是從外表開始,正如所有米亞的記憶都是以服裝為軸,對於時間的記憶藉由時尚流行風潮來排列。朱天文以華麗的描寫展現了八十年代台灣消費時代的那種虛幻,突顯當中空洞無物的消費社會,以「物」代人。
衣裝物化
米亞利用色澤、香味、服裝這些符號來代表一個人,角色像是躲在衣服背後的一個衣架子,隠藏起人的主體性。談到楊格,米亞只記得「那條李維牛仔褲」,「卡其色棉襯衫 」,「兩手抄進褲口袋裡 」。後來米亞遇上寶貝,但兩人關係因為服裝品味不一而分開 。文中米亞是以中性打扮, 讓女朋友寶貝穿上小碎花到麥當勞充當情人 。「愛情」像是欣賞一件衣服,米亞因為觀察「俏裡黑」、「冷香」和風格而喜歡安,但兩人同性關係止於表面 。小凱是最可憐的角色:米亞雖然注意到他的長相,文中卻以阿部寬的形象來比喻借代,小凱本身的特質反被隱藏了。「小凱同樣有阿部寬毫無脂粉氣的濃挺劍眉 。」朱天文以服裝作符號描寫米亞和男女朋友們間的人際關係 ,以服飾辨認角色的性格。
時裝顏色
「著迷於牛仔褲的舊藍和洗白了的卡其色所造成的拓落氛圍,為之可以衝動下嫁」十八歲的米亞理智地愛著冷色系,飄泊獨立的米亞不想就定在誰身上,不給楊格任何暗示和機會。米亞二十二歲,情感穩定,生活愈趨沉靜,她開始愛上空靈的白,沉靜的青,平實的綠。告別白色後她迎來中性色系。八十與九十年代的對比,九十年代春始,環保意識興起,布料與彩妝講求自然,展現自我。看似瑣碎的色彩描寫,伸延至潮流動向、社會進步的解讀。
游離無根的是我們,也是米亞。「輕質化」的愛情和模糊化的情人,朱天文以大量頹廢與華麗服裝說話,從女性視角看後現代化城市,瑣碎書寫配上敏感用色和氣味去堆砌米亞的世界,呈現精神價值的失落。
Reference:林書堯《色彩學概論》、張瑞芬:《胡蘭成、朱天文與 「三三」: 台灣當代文學論集》、呂昕:《 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之探討》& 劉亮雅:〈世紀末台灣小說裡的性別跨越與頹廢〉
推薦給你:
Film Fashion:淺談《下女誘罪》秀子的服裝敘事
Film Fashion:從《意亂情迷》到《縱橫四海》,解讀鍾楚紅的80、90年代時尚
Film Fashion :《Carol》的電影服裝設計,讓人想回到五十年代
DESIGN: CYAN F/ HOKK FABRICA
6 March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