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她不理人間煙火,卻又踏實地生活着;既不追崇卻不鄙夷物質,這位讓人又敬又愛的女生,就是民國時代的名媛沈性仁。沈性仁憑自己的知識自給自足,她翻譯的作品宣揚戀愛自由,婚姻民主,當年報紙的報評都說沈性仁是提出解放女性思想的先驅者。她的文字,具有一股解放力量。
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沈性仁四個兄弟姊妹都相當傑出。大家姐沈亦云所著的《亦云回憶》就連胡適也讚揚其史料價值;弟弟沈怡又是水利專家、南京市長;孻妹則熱心教育。而沈性仁,則用自己的文字改變民風。
我性毛躁而發出即悔,性仁能受委屈,然久而後消,故我體健而她身弱。
— 沈亦云,《亦云回憶》
婚後家徒四壁,於是自給自足
師生戀這回事,其實在清末民初並不罕見,以往我們亦談過不少對師生戀的才子佳人。才女沈性仁也是在學校認識她的丈夫──北大教授陶孟和,然而完婚才發現這位北大教授窮得連「家徒四壁」也足以不形容,因為他連房子也沒有。
二人生活拮据,受過教育的沈性仁知書達禮,怎會就此妥協,於是她決定憑自己的知識自給自足。看過王爾德的Lady Windermere’s Fan,她發覺社會對女性只有非黑即白的概念──大家閨秀就是賢淑,風塵女子就是放蕩。然而她卻認為風塵女子不是一面倒的放蕩負面,她們正因為飽經世故,反而或更懂得寬以處世。於是她翻譯了這部作品,一方面為了維生,另一方面深感這部作品能當時社會提供一個新的解讀,消弭膚淺的對立概念,亦宣揚女性該擁有自由戀愛、自決生活等等議題。
具有解放力量的文字
翻本面世後,在「五四」時期轟動一時,甚至被搬上舞台演出,激發了人們對女性議題的討論。當年報紙的報評都說沈性仁是提出解放女性思想的先驅者。而沈性仁看見這個好開始,便展開了一場與封建父權社會的博弈,嘗試以翻譯文字解放女性思想。
後來沈性仁更替徐志摩完成《瑪麗瑪麗》的下半部翻譯,希望這部有關女傭與巡警的愛情作品,能引起階級地位與愛情關係的討論,結果理所當然地引起文化界廣泛關注。奈何沈性仁不久患上嚴重肺病,雖然她經常嚷著病好後要翻譯更多解放女性思想的書,但還是不敵病魔纏身。在那個思想初萌的時代,沈性仁有如此思想可說是相當超前,而她一生共完成了17部作品的翻譯工作,已是相當厲害。
Her Story,遇見不一樣的她。延伸閱讀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3 Nov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