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every real man a child is hidden that wants to play.
(譯:每個人的內心都隱藏著一個愛玩的小孩。)
──Friedrich Nietzsche
小時候還未有智能電話時,每天做完功課的活動就是跑到家樓下的遊樂場和三五知己嬉戲,玩玩滑梯,捉捉迷藏;在香港,屋苑的兒童的康樂設施由金屬製,進化成現在的塑膠製,比從前安全得多。但你又知道,混凝土也曾經是氹氹轉、攀爬架的材料嗎?
混凝土其實是粗野主義的主角。粗野主義是二戰後一個在英國具爭議性的建築主義。這種主義表現了原材料,即混凝土的力量,以無堅不摧的特性作為審美的標準。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許多粗野主義建築都日久失修,面臨被拆卸的危機。
二戰後不久,英國的社區出現了不少以混凝土為主調的住宅,後來建築師和土地規劃師亦意識到在高密度的住宅裡,兒童的康樂設施並不足夠,於是社會馬上發展了攀爬架等遊樂設施,放置在大型屋苑,如倫敦的Churchill Gardens、the Brunel Estate等之中,讓小孩的肌肉力量、平衡和社交都得到全面發展。
去年,善於融合藝術、設計和建築元素的創作團隊Assemble Studio和藝術家Simon Terrill 參考了英國皇家建築學會的相片和檔案資料,重新建造二十世紀中的混凝土遊樂場;粉色系的裝置藝術,挑起大家對童年的回憶,重現已拆掉了的混凝土遊樂場。
混凝土造的設計打破了兒童設施的常規,讓小孩擁有一個自由自主的想像空間。展覽中小孩可在展品上隨意走動,就像當年的遊樂場一樣。大人們也可從這些看似超現實的玩意,回味戰後時期的風光,粗野主義的魅力,當然還有小時候那段懵懂無知卻無比快樂的舊時光。
忙碌的你,又有多久沒有拋開忙碌的工作,認真的遊戲人生一番呢?
TEXT: NANA WONG/HOKK FABRICA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粉色控注意,這些都會是你喜歡的!
《男人的浪漫!攝影師Matt Crump的糖果系世界》
《這個夢幻世界的確是我們身處的香港!》
《Rethinking Pink:致每位曾經喜歡、或被迫放棄「粉紅色」的女生》
related stories
猜你喜歡
related stories
猜你喜歡
art & cultureJul 24, 2017
art & cultureJul 24, 2017
art & cultureJul 24, 2017
art & cultureJul 2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