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主義的流行,讓「簡單就是美」(“Less is more”)這一句說話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至理格言。那麼到底Less is more這一句說話,是出自何人之口呢?
其實,Less is more這一句說話,正是由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於1928年提出的。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於1886年在德國出生,年幼的時候曾經在父親的雕塑店工作,跟隨父親學習石工手藝,奠定了他往後走上藝術之路的基礎。
你或許會以為,像Ludwig這樣大師級的建築師,一定受過很多高等學院的專業訓練,他的學歷中一定有不少知名建築學院的名字。但事實上,在建築一環上,Ludwig並沒有受過什麼正統的教育。1905年的時候,19歲的Ludwig加入柏林設計師Bruno Paul的工作室,靠工作賺取於建築設計上的經驗。直到1908年時,Ludwig得到德國現代主義先導者之一的Peter Behrens的賞識,獲邀到其工作室工作。這一份工作不僅大大擴闊了Ludwig在建築方面的視野,更加對他往後的建築之路有著一個啟蒙的作用。
對Ludwig來說, Less is more的而且確是他的設計理念。每一次進行建築設計的時候,他的腦袋中並不多想如何為物料加工塗色,他想的,是如何才能夠呈現出物料最具特色的一面。忠於物料本身的特性,正是令Ludwig這位現代主義設計師備受矚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秉持著這一套簡約建築的理念,Ludwig開創先河,設計了不少極具簡潔特色的建築,為現代建築帶來了一種風氣轉變的影響。不少建築設計師都以Ludwig的作品為藍圖,不再以花巧又華而不實的裝飾為設計重點,並改以專注於建築物的實用性。
在Ludwig的建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利用了玻璃、鋼骨等物料本身的優點設計,把這些優點放大,不單使建築更加實用,更不失一份清透的美感。
其實,Ludwig的建築作品和他本人或多或少都有這麼一點相似。沒有華而不實的外飾和眼花瞭亂的學歷,他和這些作品發揮的正是他們本身的特色和理念。他們都清楚,他們本身就是一塊耀眼的寶石。
Reference: britannica, architecture, raydipediarc & roodo
Original cover photo via wikicommon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29 Nov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Artsy Men建築設計Ludwig Mies van der Ro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