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愛情裡,有些人可以全身而退,有些人卻剪不斷理還亂?
為什麼在愛情裡,有些人可以全身而退,有些人卻剪不斷理還亂?相處久了,又如何與伴侶保持親密度?學習一些關於親密關係的心理知識或多或少能為你提供些參考。就像是近來被熱議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裡,不學無術的浪蕩子喬琪喬總能輕易俘獲別人的芳心,他也不過是掌握了人們的戀愛心理罷了。
Love is a ruthless game unless you play it good and right.
愛情是一場殘忍的遊戲,除非你能玩得又好又正確。
— State of Grace, Taylor Swift
+延伸閱讀:在許鞍華的電影上映前,先重溫張愛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爐香〉
隨著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第一爐香》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張愛玲的原著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讀者眼睜睜看著女主角葛薇龍從一名普通學生一步步成為高級交際花。造成這種「淪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葛薇龍割捨不下對男主角喬琪喬的感情。然而喬琪喬絕非善類,他之所以能牢牢抓住葛薇龍的心,靠的是他混跡情場多年學到的戀愛心理,其實葛薇龍自己也明白這一點:
「她明明知道喬琪喬不過是一個極普通的浪子,沒有甚麼可怕,
可怕是他引起的她那不可理喻的蠻暴的熱情」
—〈沉香屑.第一爐香〉
在諸多關於親密關係的心理模型裡,有一種名為自我擴張模型(Self-expansion model),它由美國心理學家Arthur Aron在1996年提出。根據該模型,人類有自我擴張的動機,Aron認為這是一種先天的基本動機,就像是餓了需要吃飯,渴了需要喝水,來源於基本生理需求。人們將其他人的資源、觀念等納入自我以協助完成自己的目標,實現自我擴張。這種模型常被用來研究親密關係,從最初的擇偶到關係的維持再到一段感情的結束,在自我擴張模型下我們可以對一段感情進行不同於以往的解讀。
喜 歡 對 方 , 因 為 對 方 能 讓 你 成 為 你 想 要 成 為 的 自 己
究竟尋找另一半是要找一個與自己志趣相似的人,還是要找一個與自己「互補」的人?這不僅是閨蜜們談心時常聊的話題,也是心理學家們爭執不下的矛盾焦點。若是以自我擴張模型來看,當一段關係的發展前景不是那麼確定時,人們傾向於從伴侶身上尋找共同點;而當一段關係發展前景明朗時,相似性就不那麼重要了,人們渴望從伴侶那裡獲得更多自己沒有的資源、知識等等。甚至在〈沉香屑.第一爐香〉裡這種觀點也得到了體現:葛薇龍在一次園會上看到自己暗戀的對象被梁太太用交際手腕搶走了,鬱悶之際,遇見梁太太深惡痛絕的喬琪喬,因為知道他是「唯一能夠抗拒梁太太的魔力的人」,不免對他心生好感。喬琪喬對葛薇龍大獻殷勤,與他發展戀愛關係的可能性很大,同時喬琪喬或許能夠幫助她脫離梁太太的控制,並提供給她留在上流社會的名份⋯⋯這些盤算在葛薇龍後來見到喬琪喬時「自然辭色間流露了出來」,一段戀情才就此展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像葛薇龍這樣出於種種考慮才開始一段戀情,但當遇到一個極可能做戀愛對象的人時,很多人還是不免會在內心對他做一番考量,思忖這段戀愛關係對自己的利弊,看似功利,卻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從 今 以 後 , 與 你 共 享 悲 喜
人們初墜愛河時,自我擴張加速,新鮮感讓相愛「毫不費力」,但這僅僅是個開始,想要長久地維持一段感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少結婚誓詞裡有這樣一句話:「從今以後,當你喜樂,讓我分享你的喜樂,當你憂傷,讓我分擔你的憂傷」,用自我擴張模型來看,這句話不無道理:愛情中的雙方共同參與活動,尤其是比較新奇的或是雙方都喜歡的活動,能有效提高感情質量。這些共同的活動也會成為共同的記憶,加深彼此感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一項活動遠遠超出了伴侶自身技能的範圍,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閒暇時間和伴侶去滑雪、去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注意一定要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自己一廂情願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除此之外,與伴侶進行交心的談話也可以讓兩人關係更加密切,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的觀念傳達給對方,日積月累,雙方的觀念更有可能逐漸趨同。在〈沉香屑.第一爐香〉中,喬琪喬曾開誠布公地向葛薇龍談論自己對婚姻的看法,葛薇龍從一開始的不認同到後來竟也對他的觀點表示出贊同。
「她聽說過,有一個人逛了廬山回來,帶了七八隻壇子,裡面裝滿了廬山馳名天下的白雲,預備隨時放一點出來點綴他的花園。為了愛而結婚的人,不是和把雲裝在壇子裡的人一樣傻麼!喬琪是對的,喬琪永遠是對的。」
—〈沉香屑.第一爐香〉
漸 漸 地 , 我 活 成 了 你 的 樣 子
在愛情中,我們與伴侶耳鬢廝磨,逐漸將他人(伴侶)納入自我(Inclusion of Other in the Self),這個過程不僅僅意味著獲得伴侶提供的資源、認知和觀念,更重要的是它讓兩人成為一個整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對自我的認識,都會因為和伴侶長期相處而發生改變。我們會傾力幫助伴侶完成他們想要做到的事,因為伴侶最終得到的事情結果,無論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於我們自己獲得的結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甚至有實驗證明,雖然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我們記得更牢,但當事關自己的伴侶時,我們的記性和記自己事情時一樣好。
我 在 大 步 前 進 , 而 你 止 步 不 前
當一段感情無法再滿足自我擴張需求時,不忠與感情破裂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這時人們會有意或無意地尋找替代伴侶,若替代伴侶質量較高,感情破裂的機率則更高。若真到分手時,從這段關係中獲得較多自我擴張的一方受到的打擊更大,而自我擴張需求得不到滿足的一方因為終於能從現有關係中解放,以及獲得尋找其他更好人選的機會而較快在分手後恢復。這就類似於在很多失敗的愛情故事裡我們常常聽到的:一方說自己和對方在一起的這些年做過哪些努力,獲得了怎樣的成長,而對方卻一點進步都沒有,最終兩人處在不同的層面,無法再繼續生活下去。〈沉香屑.第一爐香〉裡,喬琪喬與葛薇龍結婚是因為葛薇龍能夠靠做交際花賺錢供喬琪喬揮霍,而葛薇龍與他在一起則獲得了留在上流社會的身份。當葛薇龍年老色衰不能賺錢時,喬琪喬便有可能與她離婚。那時失去賺錢能力的年邁的薇龍生活或許會相當淒慘。顯然,一段良好的感情關係應當能持續為雙方帶去自我擴張的機會。世間萬物都在變,人亦如此,人所處的感情關係更是如水般流動,若不能與伴侶一起順流前進,兩人只會愈漂愈遠。
以上的這些分析,不知有沒有打破你對單純美好愛情的幻想,其實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科學原理,當我們真的遇到一段感情時,也許並不會百分百準確。但同時,妄想現實裡的愛情會像愛情電視劇主角談戀愛那樣夢幻又浪漫也是危險的,日常生活的瑣碎對感情是一種極大考驗,天長地久的背後是雙方共同的努力付出,關於親密關係的心理知識,可以參考,但不能盡信。
References:
Arthur Aron, Gary W. Lewandowski Jr., Debra Mashek, and Elaine N. Aron. 2013.
The self-expansion model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
賴曉璐,劉學蘭,黎莉(2018.)“親密關係中的自我擴張”. 心理科學進展 2018, Vol. 26, No. 12, 2170–2179
推薦給你
DESIGN: WINNIE F / HOKK FABRICA
7 October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