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at is a modern idea – that women are better and stronger together, unified as a force.
It was a tragedy that (Davis and Crawford) could have been allies and friends. They had more in common than anyone at the time.
— Ryan Murphy 《宿敵》監製
Feud:Bette and Joan(《宿敵》,2017)圍繞著Bette Davis和Joan Crawford之間超過四十年的「宿敵」關係。而此劇並不如八卦雜誌般,只拿她們之間的「仇恨」花邊來炒作,導演在一個訪問中表示他希望藉此電視劇表達「女人之間未必要競爭和憎恨」,此劇的女配角也和主角們形成「新/舊女性」的對比──舊女性為了爭取父權紅利而彼此競爭,新女性則互相支持成就彼此夢想。

Photo via entitymag

Photo via imdb
男性發行商和導演造就 「宿敵」

Photo via Nybooks.com
There’s a whole thesis that could be written about the two entangled women being consumed and inhaled by the studio executive.
(譯:單是關於她們倆如何被電影發行商「消費」和佔便宜,已經足夠寫一篇論文。)
—Kyle Cooper,《宿敵》片頭設計

Feud的片頭設計以「剪影」展示出Bette和Joan之間不斷互相陷害,有一細節位是一個男人拿著雪茄,另一隻女人的手相對之下渺小,然後用這雪茄來燃點自己的香煙。雪茄的煙灰跌下來, 變成一個個奧斯卡獎座,二人爭奪其中一個。最後,她們被一個男人像扯線公仔般操控著。Bette和Joan其實都因為年齡和外貌而陷入低谷:性格直接、樣子不算標青的Bette在荷李活處處碰壁,Joan一向引以為傲的外表隨著年紀而消弭⋯⋯ 就如她們問對方:「做世界上最美麗和聰明的女生是怎樣的?」華納、花邊新聞記者炒作二人不合的新聞,是吸引觀眾的手段,也是爭取利益的方法,二人就在六十年代不斷被消費和推到崩潰邊緣。


荷里活的「女角」只有三種
There are three roles for women in Hollywood: the ingénue, the mother or the Gorgon.
(譯:荷李活只有三種角色給女人:入世未深的、母親或者是瘋狂妖魔。)
—Jessica Lange飾演的Joan Crawford

Photo via Brains&Careers
劇中的Joan Crawford意識到因為自己的年紀,而被荷李活淘汰,她希望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劇本,但她拒絕當「母親」的角色定型。當然Bette Davis也一樣,所以才會回到百老匯的舞台。若果這三種角色是隨著年紀而分配,她們正處於「The Mother」的時期,但是她們都不想演無用的劇本。 尤其是Bette Davis,她主動要求成為《最毒婦人心》(Hush…Hush, Sweet Charlotte)的監製。
渴望做「女導演」的助理Pauline
I know that it’s unorthodox, the idea of a woman director, but it’s not unprecedented.
— Pauline Jameson, Feud : Bette and Joan

Photo via Brains&Careers
在《宿敵》中不屬於演員,又不屬於女僕的「編導助理」Pauline(Alison Wright飾演)讓我們看見女性在荷李活想要自主獨立是多困難的事。六十年代以前,荷李活出現過「女性導演」風潮,但女性依然被視為無用。

Pauline將自己寫的劇本The Black Slipper交給Joan Crawford,希望對方能成為女主角,作為她導演生涯的第一擊,Joan Crawford並不如她「有野心」,或者是Joan的野心在於當一個「漂亮的女演員」,拒絕了Pauline,也叫Pauline「要對自己的現況感恩,做得太多只會顯得忘本」。
Alison Wright在演Pauline前,閱讀了《女性的奧秘》(The Feminine Mystique,Betty Friedan在1963年所寫的書籍)。在六十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掀起前,美國的女性還不能擁有自己的信用卡。Pauline的角色反映了很多六十年代在荷李活工作的年輕女孩──不甘於只當秘書、助理、花瓶,而是有巨大的夢想和野心。
Joan Crawford的女僕Mamacita

Mamacita是Joan Crawford的「右手」(Right Hand Lady),跟隨Joan十四年,一直為她打理生活瑣事。
她為Pauline的「導演夢」嘗試說服Joan,並認為女性的時代即將降臨,希望Pauline不要放棄:「你出頭的日子快來臨。」(“Your day is coming”)

在第四集中,她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觀點,美國的女性人口將在1970年代超過男性,佔據五成多,所以她大膽假設:「 電影商即將必須要以女性製作的女性電影來滿足人口超過一半的美國女性。」(Studios will have obligations to make half of stories about women. By women. For women.)
Reference:Daily Mail,Bustle & Refinery29
同場加映:
In The News: 女性在電視上的角色仍缺乏多樣性?
Her Story:婚後不要丈夫的姓氏!她就是唯一一個四度得獎,四度請人代領的影后Katharine Hepburn
Her Story:連海明威和希特拉也被她吸引!她是30年代個性演員 Marlene Dietrich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9 Januar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