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986年同名恐怖小說改編的電影《小丑回魂》It 再於登上銀幕,社交媒體流傳著詭異小丑的片段和截圖,滿滿可怕的氣氛。本來是希望以逗趣的外型和活潑的個性博觀眾、尤其是小孩一笑,但為何小丑這個角色老是把人們嚇得花容失色呢?
延伸閱讀:《Behind the Film: 只知Suicide Squad,不知小丑女Harley Quinn的故事可不行》
有人會用「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來解釋這個現象。這個理論原指機械人的外表與人相似,人類本來會對它們產生正面的情感,但當它們的姿態動作太過像人類時,我們就會對它產生無名的恐懼感;這後來衍生到用以解釋其他對事物的反感。不過這個說法由於缺乏實證而備受爭議。
所以從小丑的外表和行為來解釋,就比較有說服力。
我們依賴面部表情來了解一個人的動機,皺眉就是生氣或疑惑,嘴角向上揚就是高興,大家會把情緒放上臉,於是我們也習慣從表情來領略對方的意思。不過這就不適用於小丑;他們總畫著一個紅色大嘴子和圓圓的鼻子,妝容把小丑的真實情感隱藏起來,我們不確定他們內心的想法,於是感到不安。
而且小丑予人的感覺都是笨手笨腳、喜歡戲弄別人的,一時從手袖抽出絲巾,一時把吹漲的氣球戳破,這種沒由來的瘋狂行為、惡作劇,就讓我們對眼前的易裝小丑卻步。
當然,電影如《蝙蝠俠: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裡的Joker、1989年的《小丑屋》Clownhouse 裡三個冒充小丑的精神病人等,都利用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塑造了小丑的恐怖感,於是我們又因觀看了電影和小說而對小丑充滿戒心,產生了惡性循環。
Reference: bbc, psychologytoday, livescience, businessinsider, telegraph
Original cover photo via 《小丑回魂》(It) drafthouse.com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25 Sept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culture for dummiesFilm Club小丑文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