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公主」(イデオロ姫「ideolo公主」)一詞,是1930年代,日本人用來形容熱愛談論政治和社會議題的女性。「Ideolo」即是「Ideology」(意識形態)的簡寫,社運公主則是喜歡在談話中引用「馬克思學說」等的女性,以「公主」形容她們,帶有強烈的性別歧視,皆因日本在當時,還未賦予女性「參政權」,同時「良妻賢母」的教育也企圖將女性放在「家庭」體制內,這些「公主」可以說是希望衝破父權日本社會的「新女性」。
「社運公主」指誰呢?相信就是推動在1930年代推動「婦女參政運動」的女性──平塚雷鳥,和《青鞜》雜誌的編輯們。
「公主們」的尖銳女性雜誌《青鞜》
女性原本就是太陽、就是真正的獨立個體。但是,現在的女性卻是月亮。是得依附他人而生,得借助其他的光芒輝映才能閃現出宛如病人般蒼白臉色的月亮。
— 1911年9月《青鞜》創刊號
平塚雷鳥在日本女子大學畢業,受到歐洲的婦女解放運動啟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權主義者。她在1908年和藝術家森田草平的「煤煙殉情事件」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傷害,二人殉情不遂,雷鳥被指「單獨和男性外出」和「失去貞節」等,因此激發她在爭取女性聲音的決心,她認為女性應該當自己的「道德審判者」,拒絕「道德高地者」企圖壓制女性情慾。
以平塚雷鳥為首的《青鞜》雜誌和青鞜社在1911年成立,《青鞜》 是由「Bluestockings」翻譯過來,引自18世紀蒙太古夫人的「藍襪」女性文化沙龍。
《青鞜》涉及的「性」議題非常廣,包括「貞操」、「墮胎」、「賣淫」、「婚姻」、「女性參政權」等,挑戰者日本的「性文化」。例如主編野枝主張「打破貞操習俗」並提倡賣淫行業,安田皐月質疑當時「墮胎罪」的合理性。此雜誌與保守的性文化逆流而上,也是首次有女性公開談論「生育」和「性愛」的自主性。
這班「社運公主」主張 「新女性」需要覺醒和尋找自我的潛能,由個人、心靈的層面開始,推動女性的文學、社會及政治參與,直到最後一期,已經有一百六十位的女性 投稿到《青鞜》。
明治維新並沒有革新「父權」體制
「良妻賢母主義」由明知維新引入「西方思想」時一拼納入日本的革新中,因為明治政府學習的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重視家庭」意識形態,加上儒家的「三從四德」傳統,日本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男尊女卑」體制。通過以「家務」為本的女子教育(教育制度以一個知名女性下田歌子為首),將女性放在法律、政治的舞台之外,期望女性成為「賢內助」。
你身邊也有「社運公主」嗎?女性參與社會運動和政治,總是會被多方打壓,由針對身體的言語騷擾,到針對她們的私人生活和性別的輿論,這種對於「社運女性」的歧視到今天還沒有消失(見香港近幾年的政壇新聞)。 「社運公主」其實是一些不願妥協、為時代發聲的女性,每個國家在每個時代,也會有這些勇敢的女性。
Source: Ebisu, 日本復古新語‧新鮮事, Mplus & 女學會
Original cover photo via Ebisu
DESIGN: LAWRA/HOKK FABRICA
23 Nov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