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很多人都會害怕被注視。承受著四處人們投來的目光,或許我們都感到極其龐大的壓力。擔心他們會怎樣看自己,他們對我們的評價又是如何,對於他人的想法,我們總是不其然地格外在意,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情緒。
不過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被人注視著,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觀眾效應(Audience Effect),亦稱社會促進效應(Social Facilitation),正正讓我們明白,在某種情況下,被注視的壓力,其實是令我們進步的一大要素。
觀眾效應,指的是我們在有觀眾的情況下,對比起獨自一人時的表現差異。根據這一個理論,當受到旁人注視時,我們正在進行一些較簡單,又或是一些已經練習多次的工作時,將會得到比平日更優秀的表現。反之,若我們正在進行一些對我們來就較為陌生和複雜的工作,那我們的表現將會比平日更為差劣。
相關觀眾效應的實驗林林總總,而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1925年的視盤追蹤實驗。參加者的手中需要握著一枝鐵筆,跟隨著一個圓盤移動,若離開了圓盤便算失敗。在參加者練習數日之後,他被安排在大約4至8名觀眾面前進行這一項任務。結果顯示,在有觀眾的情況下,參加者進行視盤追蹤的表現比起任何一次獨自進行時的表現都要更好,失誤的情況亦大大減少。
事實上,觀眾效應在我們生活中實在是屢見不鮮。在別人的目光之下,若我們在做一些自己熟悉的事情,很自然地自信心會相對地提升,自尊心亦不容我們出錯。相反,如果我們在做一些不熟悉的事情的話,自信心很容易便會因為過於在意別人的目光,擔憂他們的看法而變得低落,工作表現亦是這樣變得比平日遜色,錯漏百出的機會更多。
不過,既然我們知道觀眾效應這一回事,又何不把它好好利用?
受到注視又如何呢?在這一刻,表演者是你,何必因為過於擔憂觀眾的目光而憂慮?把這些壓力通通都變作動力,在有需要表現之前,讓自己好好把事情都練習好,讓它們把陌生變為熟悉,那麼即使受到萬人注目,我們都能夠悠然自得。在哪一個舞台,都能夠發光發亮。
DESIGN: LAWRA/ HOKK FABRICA
29 Januar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