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夜貓子的我,每晚不到凌晨一兩時也不睡覺。適逢踏入2018年,很想調整一下生活習慣,嘗試加入早睡行列。雖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實行起來卻難如登天呢。沒想到有研究發現,強迫自己當「早起鳥」,後果可能會弄巧反拙!
聽說許多成功人士,也是出了名的「早起鳥」。如凌晨3:45起床的Apple總裁Tim Cook,凌晨4:30開始工作的前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或是每天5:30起床,進行打坐及跑步的Twitter始創人Jack Dorsey。早點起床,享受個寫意早餐,再來個運動才上班。這種「work-life balance」的生活,聽起來很不錯呢。
據BBC的研究文章指,約有1/4的人為「早起鳥」,另外1/4則是「夜貓子」,其餘則是介乎於兩者中間。若從大腦層面分析,早起與晚睡的人存在著明顯的左右腦分裂差異。基於以上原因,兩者的性格特徵,能力優點也有所不同。
如第251期Psychiatry Research刊登的一篇以大學生爲研究對象的文章就指出,很多「早起鳥」也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更多的未來規劃,幸福感也相對較高。可是,「夜貓子」普遍的記憶力較好,而且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及認知能力。簡單來說,「早起鳥」是堅持不懈的規劃型,「夜貓子」則是想像豐富的創意型。
可是,當「夜貓子」強迫成為「早起鳥」,徹底改變睡眠時間後,不但對「成功」毫無幫助,甚至是一種傷害。牛津大學生物學家Katharina Wulff指:「當人們自然而然地選擇喜歡的(睡眠)時間,感覺會更良好,更有生產力。」過份偏離自己的「喜好」,嘗試加入早睡行列,可能會產生褪黑素(melatonin)。這種激素不但打亂你的作息,把身體推入白天模式,更帶來許多負面的生理後果,如體重增加,精神散漫。
除此之外,原來「夜貓子」與「早起鳥」也存在著顯著的性格差異。Christoph Randler 及Lena Saliger,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嘗試為此作出檢驗研究。首先,他們評估了參與者的睡眠時間類型。然後再進行人格特徵評估,包括自主導向、自我超越、堅持、尋新及依賴程度等。最後數據顯示,「早起鳥」的持久性與合作性最高,但為人比較優柔寡斷;「夜貓子」的開放性與創造性較高,但相對比較衝動。
換句話說,只需尋找適合身心的睡眠時間,效果反而會更好。試想想,若然Career Girl強迫自己很早起床,但下午開始一臉倦容,最後要花上週末來補充體力。這樣的「早起鳥」,好像比「夜貓子」更差呢!
Reference: BBC, Psychology Today & Business Insider
Cover image via NINE TO FIVE ©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8 Januar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Career ClubCareer Girl職場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