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整形是一場「迷失自己的冒險」,對於整形者來說恐怕這並不完全是正確的,他們反而會覺得整形讓他們「找回自己」,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整形的原因和手術的後果;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整形倒是可有可無的,因為這不是工作需要。其實,整形原本的存在意義是幫助臉部受到重創的傷者重組臉容,但隨著人對於「美」的要求有增無減,開始了這種「不科學」的變美之路。
在香港,整容似乎是一件見不得光的事,網媒或記者也很喜歡挖掘藝人的過去,並附送整形前後的對比圖,讓大眾嘲笑一番;但在韓國,情況卻完全不一樣,除了在大街大巷會看到剛整完型的人走來走去之外,年輕人也很喜歡「Tuning」──也就是微整形。在大眾眼中,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也不會有任何奇異的目光向你投來,因為即便是老一輩的人也會去微調;在歐美國家,整型風氣也非常盛行,不少荷里活明星也有做過「調整」。
如果可以變漂亮又沒有後果,哪有人會拒絕?但伴隨著這份人工美麗的是可怕的失敗風險。我們可以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不少例子,比如注射失敗、細菌感染、支架刺穿身體等等,即便現在的科技十分成熟,種種的報導還是告訴我們:整形是有巨大的風險的。
原來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捲起一波整容潮,當時人們更聲稱那是從日本的眼科回來的「醫術」。在1936年的時候,上海慈光眼科醫院的楊樹蔭醫師曾經出版作品《整容新療法》,裡面說明了各種破格的美容手術,也成為了中國最早有關整型的參考書。當時,割雙眼皮、墊高鼻子的手術也是重點項目之一,即便是男生也毫不忌諱地接受手術。
+延伸閱讀|絲巾,時裝界中一股屹立不倒的力量
以前在民間,只有少數人可以負擔得起整形的費用──據說整一次要花上一條金條,所以整容風氣都是由名流社會帶起的;而以前的整型手術也只有幾種,直到二零一零年後整型的熱潮再度回來。隨著技術和化學知識的進步,人類開始懂得使用不同的化學物質去達到想要的效果,當中最常見的物質是肉毒桿菌、玻尿酸、植入不同材料等。
1. 肉毒桿菌(Botox)
我們常常提起的肉毒桿菌其實是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共有8種類型,而其中A、B兩型是最危險的,以前曾被當作軍事用的生化武器,只吸入少量就已經可以致死。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使用正確的肉毒桿菌類型和劑量可以幫助肌肉放鬆;因此,有些咀嚼肌較大的人會注射肉毒桿菌,希望可以讓臉消瘦下來,或是有些運動員被粗壯的小腿肌所困擾,也會選擇施打數針。除此之外,肉毒桿菌還有消除皺紋的功效,所以有人會注射在額頭上,以消除「抬頭紋」。
2. 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
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是本來就存在於人體細胞裡的東西,也是細胞主要的成分;這化學物質有很好的吸水力,因此可以支撐皮膚細胞,讓皮膚看起來更有彈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會損失膠原蛋白,我們臉頰的部分也會因而逐漸凹下,而注射玻尿酸就是用來填補這種凹陷、缺失;不少人為了保持年輕貌美,便會在淚溝和臉頰的位置注射這物質。玻尿酸可以填補皺紋造成的凹陷,像是法令紋、木偶紋等,也可以注射在下巴和山根的位置以深化輪廓。
+ 延伸閱讀|在不適與束搏背後,細看分趾鞋tabi的「長壽」小故事
3. 植入式手術
除了注射型的手術以外,還有動刀式的。以隆胸手術為例,最早的隆胸手術於1889年在美國進行,由奧地利外科醫生Robert Gersuny操刀,將液體石蠟注射在乳房,讓乳房變大。這舉動當然行不通,後來人們更發現這些女性的乳腺堵塞、乳房潰瘍和生出肉芽,結果要切除乳房才能保命。到了現在,人們開始植入早期盛行的鹽水袋和現在經多次改良的矽膠;雖然矽膠不像以前的鹽水袋,有著爆破的風險,但也只是大大減低了風險而已,包膜攣縮及矽膠外層破碎等等風險還是存在的。
很多人都說整型是一條不歸路,一但踏上了這條路,你便會總是想要再修改其他地方。的確,在這個世界裡不會有完美的外表,即便是你覺得美艷動人得無懈可擊的女明星,也總會有瑕疵的地方。其實,要不要整型是個人的選擇,只要你考慮清楚自己想做的原因和願意承擔一切的風險,基本上沒有人可以阻止你。
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為了某人或其他人的眼光而選擇去動手術──當你動刀過後,你能保證不會有其他的聲音或異樣的目光嗎?如果有,那是不是又要再做一次手術?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且在自己父母的眼中,永遠都是最漂亮的;如果為了別人的一句無心的話而改變了真實的自己,這確實是太不智了。
推薦給你
DESIGN: CONI/HOKK FABRICA
28 March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Beauty Capsule美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