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2017年的尾聲,是時候回看過去一年發生過的大事。就算對藝術沒有留意的人也知道,今年最轟動的就是達文西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以天價4.5億美元成交,成為拍賣價最高的藝術品,不過這似乎只是一則商品交易的新聞,與藝術創作沒太大關係,倒不如我們來看看今年藝術界發生了甚麼好事,好好為2017年歡呼吧!
1. Anthea Hamilton成為首位在杜維恩畫廊創作的黑人女性
先來一則新鮮的新聞,倫敦雕塑家Anthea Hamilton將在明年為Tate Britain(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Duveen Galleries(杜維恩畫廊)創作,她是第一個獲得授權的黑人女性。
Hamilton去年入圍Turner Prize(透納獎) 2016,她用了意大利建築師Gaetano Pesce為紐約市一座公寓設計的入口為設計靈感,以發泡膠製作了18英尺的巨型屁股雕塑《Project of Door》(大門計劃),屁股還用雙手托著, 糅合幽默、情色與獵奇。Tate Britain館長Alex Farquharson表示,他十分期待Hamilton能用趣味和激發思考的方法改造這個空間。
2. 兩位黑人藝術家替奧巴馬夫婦畫肖像
美國的總統們向來有繪畫肖像畫的傳統,熱愛創新的前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和夫人今年則分別找來了紐約的Kehinde Wiley和 Amy Sherald為他們作畫,兩位藝術家同是黑人,都以具玩味和非典型的油畫人像聞名。肖像將在2018年初發表並加到國家肖像館的收藏。
3. 透納獎放寬參賽年齡限制
年齡不是問題這句話,對英國當代藝術獎項Turner Prize來說不是空話。這年我們看到了不少突破,先是放鬆了對參賽藝術家年齡的限制,然後有兩位年過50的參賽者入圍,最後62歲的 Lubaina Himid 以首位非裔女藝術家的身份得獎。為得獎者喝彩之餘,今年起Turner Prize為以後「大器晚成」的藝術家鋪墊上頒獎台的地毯,我們也是時候替仍然願意尋求理想的藝術家高興。
延伸閱讀|只要還願意突破自己,規則也要讓步!62歲非裔藝術家 Lubaina Himid奪特納獎
4. 藝術界為性騷擾經歷發聲
這未必算是值得高興的事,但願意站出來已是很勇敢的一步。在性騷擾指控不停發酵的一年,不幸地藝術界也觸了礁;《藝術論壇》(Artforum)出版人Knight Landesman被指控性騷擾,1800位女性、跨性別和酷兒藝術家藉此聯署發出了控訴藝術界性侵行為的公開信《We Are Not Surprised》,揭露了策展人濫用權力的行為。而最近紐約的Jewish Museum(猶太人博物館)就把副館長暫時停職,原因是該館的部份職員指控他性騷擾;今年最可幸的事,就是被害者願意打破沉默,替自己和他人發聲。
5. Oscar Wilde Temple 在紐約教堂開幕
19世紀的唯美主義代表、愛爾蘭作家Oscar Wilde(王爾德)的詩作和童話等一直流傳後世,《快樂王子》和《瑞丁監獄之歌》都出於他筆下,著作以外,他也因被揭搭上昆斯貝理候爵的兒子而被控「與其他男性發生有傷風化行為」而聞名。今年藝術家David McDermott和Peter McGough就在紐約一間教堂的地下室建立了Oscar Wilde Temple,向這位LGBT權利的開拓者致敬。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譯:我們都在陰溝裡,但是我們當中有些人正在看星星。)
—Oscar Wilde
6. 多端的女藝術家展覽
2017年,女性藝術家的展覽大放異彩,例如紐約的New Museum (新當代藝術博物館)今年為4位女藝術家Carol Rama、Kaari Upson、Elaine Cameron和Lynette Yiadom-Boakye辦個展,也有The Met(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川久保玲展覽和The Brooklyn Museum (布魯克林博物館)為黑人女藝術家致意的展覽,它們都肯定了女性創作者的努力。
延伸閱讀|Who is He: 神秘女子背後的男人!他,是川久保玲的「浪漫」──Adrian Joffe
7. Woman’s March 引發的藝術創作
今年年頭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天,因不滿常發表歧視言論的新執政者,一群女性和社會小群發起了「華盛頓女性大遊行」(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表達訴求,同時引發了無數的藝術創作:標誌、服裝、橫額、旗幟和海報等等,主辦單位也選出了5張海報來印製予遊行人士。
延伸閱讀|在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天,迎來這場華盛頓女性大遊行 Women’s March !
8. 台灣辦首個亞洲LGBT展覽
提起亞洲第一,筆者想起台灣大法官在今年宣佈保障同婚的民法「違憲」,讓台灣踏上同志婚姻合法化之路,而2017年台灣也成為首個在亞洲辦關於LGBT主題展覽的地方,那就是「光.合作用—當代亞洲同志議題展」。在異性戀霸權下,藝術家用作品表達了他們自身情慾被壓抑的感覺,以光為喻,渴望終一天社會能像光一樣擁有包容性,開放地接納每一個會「愛」的人。
延伸閱讀|延續自豪,你不能錯過的3個LGBT藝術展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
28 December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