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有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上映時,朋友的影評不外乎「沒原著好看」或是「比原著更好」。以文學作品作文本的電影,人們總免不了討論其忠實原著的程度,或是其跳出框架的勇氣,以畫面和聲音呈現文字的藝術。不過,電影需要語言的養分,文學亦能帶讀者想像畫面,例如以下7部作品,其原著與改編電影同樣出色。
《色,戒》
橫掃各大電影獎項的《色,戒》,從小說到電影,表達出兩種不同的味道:從張愛玲的冷,至李安的感性。張愛玲的原著, 以女子心理為軸,主要以王佳芝的角度為視點,寫得隱晦。李安導演的《色,戒》就填充了這一塊。易先生的角色不但更立體,還將張愛玲隱而不發的,以男性的角度的切入,三場性戲,讓文本更色彩斑爛。

《解憂雜貨店》
亞洲電影又怎能少得了日本。當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懸疑小說——《解憂雜貨店》(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改編成電影時,我懷著期望,特地獨自走進戲院觀看。在日本以這本長期暢銷小說為故事的電影,首週周末兩日的觀影人數已超過16萬人,在台灣更創下2017年日本真人電影開票最高記錄。作為原著結構複雜的溫情感人故事,螢幕上難免刪去看似無關的枝節及對白,卻建構不了原著的深度與心思。然而,電影對於未讀小說的觀眾,亦算感動驚喜;先看電影,後看小說,也是不錯的體驗。

《擺渡人》
許多以文學作品作藍本的電影,作者與導演都並非同一個人,因此二人各自對於故事也有不同的理解。《擺渡人》則比較特別,是改編自張嘉佳導演的原創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其中一個短篇小說。王家衛也是編劇之一,劇本修改了不下四十次,因此電影也不是全然是作者一人獨自處理。觀眾對它的評價兩極,有人覺得可惜,電影情節鬆散沒有重點,也有人替它平反,認為觀眾需要時間沉澱一下才能領略理解。事實上,這齣電影所得的獎項都是關於美術。

《午夜凶鈴》
電影改編自鈴木光司的同名小說,於1998年上映,由中田秀夫執導。雖然事隔二十年,不過《午夜凶鈴》這個名字依舊讓人聞風喪膽。《午夜凶鈴》小說的劇情和電影有很大的差異:小說結合了科幻與驚慄,而電影則成為了經典恐怖電影,在亞洲地區不斷刷新票房紀錄。

《青蛇》
單是女星王祖賢與張曼玉已是足夠原因去重看這部1993年的作品。李碧華的《青蛇》小說,本來就是改編自《白蛇傳》,而李碧華與徐克的電影《青蛇》,就再就小說改編,將文學改編,加入光與影。李碧華依然是其中一位編劇,然而兩個媒介就著同一件事情,強調的主題各異,小說研究人性,電影著重修行。

《花樣年華》
說到文學與光影,怎能不提導演王家衛。其中為人所知的電影大概就是《花樣年華》,靈感來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取其「對倒」之概念,電影從頭到尾、人物、時空,遍佈錯位對倒 。這絕對是一套一看再看的作品,每一個畫面、細節都充滿著巨大訊息量,每重看一遍就發現更多對倒的蛛絲馬跡。

《我們扭曲的英雄》(Our Twisted Hero)
這電影改編自韓國最受國際注目的小說家Yi Munyol的作品,小說出版時在韓國引起了轟動。這本書看起來只是一場孩子之間的戰爭,卻是描述韓國的故事。喜歡韓國的你,除了流行音樂舞蹈和食物外,或許這套橫掃多個電影獎項的作品,會是你了解韓國文化的另一步。

2 August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