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奧地利的藝術史上,一個專注於極端藝術的流派僅在20世紀中期短暫地出現過,而後便解散了;即使活躍的時間不長,他們的藝術創作卻給予了人們難以磨滅的震撼。談起「維也納行動派」(Viennese Actionism),裸體、暴力、血腥、扭曲等等的關鍵詞使他們直到現在仍備受爭議,但誕生於特定歷史背景下,藝術家們希望用這些挑戰社會禁忌的形式,讓人們直面當時飽受戰爭摧殘的社會那一道道鮮血淋漓的傷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The Live Art Library (@theliveartlibrary) on
讓人「不忍直視」的癲狂藝術
維也納行動派有四名主要參與創作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Günter Brus、Otto Mühl、Hermann Nitsch和Rudolf Schwarzkogler。其中Hermann Nitsch的表演藝術總是充滿了宗教元素和儀式感,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那些被解剖的豬和羊的屍 體,以及在遍地鮮血中沐浴的裸身男女,這樣的視覺衝擊不禁讓人聯想到恐怖電影《仲夏夜驚魂》(Midsommar)中的場景;Rudolf Schwarzkogler則拍攝了一系列扭曲怪異的照片,他用紗布和導管將自己包裹捆綁,讓所有的作品都透露出一股絕望的窒息之感。
這些藝術挑戰著大眾的承受能力,有的更是公然挑釁著社會的倫理法律。在很多人看來,他們是一群「癲狂」的瘋子,但他們想做的,只是期望能用自己的力量揭露這個世界仍存在的問題。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modernart-expo (@modernart_expo)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Nitsch Foundation (@nitschfoundation)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Ein Moment gallery (@einmomentgallery) on
他們是怪人、是罪犯,也是反抗者
自虐人體來呈現藝術,這樣的方式在當時引發了許多人的反感與爭議,而這些藝術家也的確因此而「劣跡斑斑」。無論是Hermann Nitsch還是Otto Muehl,這些藝術家們都曾因過激的表演被判處刑罰;他們變成了人們眼中的怪人、嘴裡的罪犯,卻也是孤勇的反抗者。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NOWNESS (@nowness)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Do Not Destroy® Store 🇹🇭🇺🇸 🧀 (@donotdestroy_store) on
親身經歷了二戰的摧殘後,維也納行動派的藝術家們深深感受到了戰爭帶給每個人難以磨滅的創傷以及生命的脆弱,他們將肉體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更是反抗暴力的武器。大家最初出於獵奇心態關注他們,卻漸漸因多重感官下的刺激而想要逃離,但這恰恰是這些藝術家們對社會發出的質問:戰爭難道不是更殘忍更可怕嗎?充滿禁忌的社會難道不是更讓人感到恐懼與窒息?
維也納行動派或許認為對這些世界熟視無睹,才是真的瘋了。他們希望人們不要再對彼此的傷害視而不見,即使感到疼痛和難以接受,也要直面戰爭的野蠻殘暴,更要突破那些禁錮身心的陳腐禁忌。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Mondaymood #HermannNitsch #vienneseactionism
A post shared by LAURI KOPIO (@laurikopio)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Let's smile at strangers (@letssmileatstrangers)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K I S S 🖤 #goodnight #kiss #endoftheday #thebest 💋 #ottomuehl #1964 #photography
A post shared by Christopher (@christopherturnier) on
遊走在街道上的藝術女巫:VALIE EXPORT
VALIE EXPORT是維也納行動派中不得不提到的名字,而她的創作更是女權主義藝術史上重要的一筆。受到其他藝術家的鼓舞,她去掉了自己原名中父親和丈夫的姓氏,改為全部大寫的VALIE EXPORT,以此作為自己藝術生涯的起點以及擺脫性別標籤的「出口」。
VALIE EXPORT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藝術之一是Tap and Touch Cinema──她用一個方形紙盒套住了自己裸露的上身,並大方地走在街上,邀請行人將手伸進紙盒內觸碰她的身體,以此顛覆了女性身體作為被觀看和被壓迫的形象;在一系列名為BODY CONFIGURATIONS的攝影作品中,她將自己的身體折疊扭曲成吻合各種公共設施的形態,不僅諷刺奧地利當時信奉順從主義的文化,更質疑了女性在社會公共空間所處的位置與地位。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Valie Export 1968/1970 #tjejland #womeninphotography #femaleartist #valieexport
A post shared by TjejLand (@tjejland)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Amanda Foreman – Historian (@dramandaforeman)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A post shared by Susana González (@_susana_glez) on
這一系列挑戰父權統治的作品激起了當時評論家們的不滿,甚至稱她為可怕的「女巫」。但即使是在維也納行動派的藝術浪潮過去後,她仍然潛行著自己的反抗藝術,更啟發了Marina Abramović等眾多表演藝術家。在1972年一篇名為Women’s Art:A Manifesto的作品中,她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讓女性說話,讓她們發現自我,這就是我所要求的,
讓我們以此定義自我,獲得對於女性的社會功能的不同看法。
作為女性,我們必須要在媒介傳播中砥礪前行,從而參與現實的構建。
Let women speak so that they can find themselves, this is what I ask for in order to achieve a self-defined image of ourselves and thus a different view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women. We women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via the building stones of media communication.
Original cover image via Instagram@tjejland and @theliveartlibrary
同場加映
DESIGN: CONI L / HOKK FABRICA
29 February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女性女權藝術VALIE EXPORTViennese Actionism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