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月,兩位地位舉足輕重的女性──Rihanna和Beyoncé分別在美國和英國版時尚雜誌Vogue上出現,她們頭上都頂著一個巨大的花冠,Rihanna的由日本植物藝術家東信康仁設計;奢華又優雅的花冠旋即牽起大家的討論,筆者猜想網絡很快又會出現一股模仿她們的熱潮。不過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花冠(或花環)曾經歷過一段不太光輝的日子?
延伸閱讀:花是藝術:與花談一輩子的情,這是日本植物藝術家東信康仁想做的事
低俗的標誌
有不少人形容花冠是 “Basic bitch”的必備單品,所謂Basic bitch就是指愛好大眾品味的一群人,她們被認為沒有個人特色、隨波遂流和膚淺,最明顯的習慣就是到處拍照「打卡」和對韓劇韓星等流行文化非常著迷。流蘇的飾品、波希米亞裙子和花冠,都是她們前往音樂節的打扮,花冠因此變得庸俗和沒趣,你甚至可以往任何一間快時尚店、花幾十元就買到一個低劣的膠製花冠,或者在Snapchat上用在美肌功能的「花冠濾鏡」代替。
優雅的花冠
花冠當然不是一誕生就如此不濟,早在古希臘的戰爭英雄頭上,就放著以樹葉製成的馬蹄形裝飾,象徵人民的尊重和榮譽,而大家比較熟悉的戴花冠場合,可能就是在婚禮之上。1840年維多利亞女王大婚時頂著白色和橙色的花環,與頭紗和溫柔的蕾絲非常匹配,自此歐洲新娘戴花冠的潮流就風靡一時,時至今天仍是婚紗配飾的熱門選擇之一。

Photo via Wikipedia


童貞的象徵
結婚戴花環不過是一天半日的事,說到最喜歡戴花環的民族,應該是烏克蘭女性。她們所戴的Vinoks是烏克蘭傳統民間服飾的一部分,採用新鮮花朵、紙質、蠟質或絲帶和羽毛製成,配戴的都是年輕女性和未婚的女子,象徵著童貞、純潔和步入婚姻階段的資格,不過今天花冠的意義已廣闊很多,例如烏克蘭女性主義團體Femen以花冠為標誌,象徵女性氣質與英雄的融合。
前美國第一夫人Mary Todd Lincoln和藝術家Frida Kahlo都是花冠的愛好者,也因文化偶像Kahlo的演繹,獨樹一幟的鮮花裝飾被賦予了自由表達自己的意思;即使一生充滿痛苦,頭上繽紛的花仍開得燦爛和堅毅。

Photo via Wikipedia

Photo via WikiArt
90年代的「壞女孩」Courtney Love在2014年的訪問中斷言「花冠已經完蛋了」(“Flower crowns are over”),但我們看到的是從古希臘的英雄榮譽、新娘必備的裝飾、70年代嬉皮的和平與愛象徵,到成為Coachella音樂節必會出現的常客,花冠的歷史好像怎樣寫也寫不完;今次Beyoncé和Rihanna開闢的新境界,或者又是一個好機會,為這枚枯萎了的花冠灑灑水。
Reference: theknot.com, fashionmagazine.com, getty.edu, proudofukraine.com, Vogue, trinityflowercrowns, viva.media, graspelegance & Yahoo
9 August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