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想出紙本、紙媒爲了經營而懊惱,對於内容創作平臺,也許最艱難的是維持營運。日本百花齊放的紙媒,是不少人的成長回憶,尤其是ViVi、Nylon等家傳戶曉的時尚雜誌。有些日本雜誌的形象設計和風格貼近美國潮流,有些走眼花繚亂的街頭美學,有些受到藝術和文化啓發,有些則簡潔精緻,別樹一幟讓人目不暇給,而且更有日本雜誌推動新一波的蘿莉塔風潮,企圖在主流中逆流而上。
延伸閱讀:曾經光鮮,但也敵不過「錢」──前衛先鋒的紙本代表Interview Magazine宣布結束
簡潔、堅守乾淨的美學
2014年創刊的CYAN是一本女性潮流雜誌,但不論是Instagram還是紙本,都堅持乾淨的顔色美學,以人的近鏡作主題,一期一種主題色,視覺和諧,令人難忘。比川留游是雜誌的寵兒,模特兒經常以單色眼影,還有同一色系的唇膏、腮紅和指甲亮相,可見化妝師和美術指導的心思,時尚加入大膽色彩的同時,也可以很乾淨,讓人不期然想起英國雜誌Violet乾淨的人物封面。
延伸閱讀:日本元老級的時尚雜誌《FRUiTS》停刊,原因是「原宿系」已進入衰退期?
前衛、青春和混雜的美學
Nylon大概是不少人入手的第一本「個性路綫」 雜誌,内頁每一個專欄都有特別的字體設計,找來的封面人物在雜誌的造型設計下,總能突出其獨特或意想不到的一面。日本「國民女友」新垣結衣,一登上Nylon封面,便會由電視廣告中親民可人的女孩,變成眉毛勾畫得清楚、眼神堅定和爽朗的型格女性,讓人不得不讚嘆雜誌的本領。 引領潮流但不會太過大眾化的青春美學,是Nylon日本版的標記。
Nylon源自美國,可惜連美國版紙本也於去年底結束,日本版自2004年在總編Takashi Togawa的領導下蓬勃發展。
i-D日本版則多一份原創和前衛的味道,已經有30年歷史的雜誌,一直都以人物專訪爲强項,内容充實有趣,造型設計(有時候,受訪者根本不需要造型設計師的幫忙)總是顯得硬朗、顛覆卻真實。歐美攝影師結合日本在地的流行人物,不會顯得過份崇洋,充滿「東洋」懾人特色。
i-D源自英國,2016年推出日本版雙年刊。
一鳴驚人的主題策劃
有時候,風格未必是最鮮明的雜誌,偶爾也會生產出令人難忘的專題,例如2017年12月號的madameFIGARO以 「24時間香港中毒 」為主題,找來水原希子前往香港拍攝,並以王家衛電影為美術參考。水原希子戴上金色假髮,穿上旗袍,化身《重慶森林》裏的林青霞,還有《2046》中儀態萬千的章子怡。
madameFIGARO源自法國,八十年代打入日本市場。
次文化的重臨
2018年6月創刊的LE PANIER主打蘿莉塔和歌德服裝美學,儘管未能迎合大多數讀者的口味,但卻讓一群被遺忘的次文化愛好者重新被考慮和重視,封面人物加藤NANA是日本新生代的混血模特兒。
日本雜誌的美學導向百花齊放,成為了不少人的參考寶庫,在香港紙媒類別不多的情況相比下,讓人感到當地雜誌的創作活力和毅力。
23 June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