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災後救援英雄:4個建築師和設計師為災民提供的「家」

人類總是渺小,我們不能阻止天災的發生,就像星期二再次被地震侵襲的尼泊爾一樣,相隔不夠一個月的時間, 強度為7.3級的地震再次襲擊尼泊爾,令死亡人數增至8019人,17866人受傷。而昨天(5月12日)亦是汶川地震的7週年,當時的7.8級大地震造成近7萬人遇難,至今仍未能恢復原來的生活。

天災除了引致人命傷亡外,更令建築物倒塌,災民無家可歸。災後的重建亦需要一段長時間,所以救援英雄除了是我們一般認識的醫護人員、搜索人員外,建築師和設計師亦是英雄之一。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建築師和設計師為災民搭建臨時住所,給他們一個臨時的「家」好讓他們的內心得以平伏 ,不再遑恐渡日。

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是著名的災後臨時建築師,他設計的「紙管建築」更獲得2014年普立茲克建築師獎,以表揚他在救災工作中所作出的貢獻。他的「紙管建築」是利用再造紙製成不同直徑、厚度和長度的筒狀支柱,用作建造建築物的結構和屋頂。而這種「紙管建築」更用於不少災難作國際人道援助的救災應用,為災民復建生活。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復興工程利用「紙管建築」搭建的一所小學。

2008年四川大地震復興工程利用「紙管建築」搭建的一所小學。

02-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03-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2014年颱風侵襲菲律賓後災民的臨時居所。

2014年颱風侵襲菲律賓後災民的臨時居所。

2011年日本東北受到海嘯和地震的影響,25萬的住所被摧毀,「紙管建築」為災民創造了私隱度較高的居住空間。

2011年日本東北受到海嘯和地震的影響,25萬的住所被摧毀,「紙管建築」為災民創造了私隱度較高的居住空間。

2011年位於紐西蘭的基督城座堂於地震中毀壞,坂茂被邀利用「紙管」為居民建造一個臨時的座堂。 Photos courtesy of Shigeru Ban

2011年位於紐西蘭的基督城座堂於地震中毀壞,坂茂被邀利用「紙管」為居民建造一個臨時的座堂。
Photos courtesy of Shigeru Ban

除了以「紙管建築 」為災民搭建居所外,Concrete Canvas Shelters 亦是另一個革命性的臨時建築。一般人對帳幕的印象是輕便、能短時間內興建,但卻不堅固,可是Concrete Canvas Shelters不但集合傳統帳幕的優點,更是一個防彈防火的臨時建築。它結合了混凝土和帆布,所以只需空氣和水,即使是海水也可以令它變得堅固,加上壽命長,即使災民搬離災區後亦可用作儲物庫,不會浪費。

07-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08-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09-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Photos courtesy of Concrete Canvas

Photos courtesy of Concrete Canvas

Global Village Shelters是一個優雅、簡單卻實用的臨時居所,設計團隊是因為2004年格瑞那達(Grenada)被颶風侵襲卻沒有得到國際協助而構思的臨時居所。利用回收的瓦通紙加上防火和防水的物料製成牆壁和屋頂,不消一小時就能把「小屋」建起。對比起其它設計,它的形象最像小屋,而且還可以讓人自行設計外牆,絕對能給災民家的感覺。

11-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12-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13-temporary-buildings-after-disaster
Photos courtesy of Global Village Shelters

Photos courtesy of Global Village Shelters

由伊朗建築師Nader Khalili發明的Superadobe是以土柸把布袋填滿,並以層疊的方式把布袋築成圓頂建築。遇上緊急情況時,Superadobe可利用周邊環境的物料去建造臨時居所,而且建造方法簡單,基本上任何人亦可幫忙興建,這樣就更貼近災區的情況。

Photo via economictimes

Photo via economictimes

Photo via casayburro.com

Photo via casayburro.com

Photo via peregringo.com

Photo via peregringo.com

 

Cover image via johnpagecorrigan.com

 

TEXT: LITTLEB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