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首爾時裝週,總共有近70場天橋秀。根據非正式統計,街頭品牌所佔的比例甚高,更成為年輕一代的最愛。可是,這個新晉品牌沒有大量宣傳,沒有任何明星坐陣,沒有超大熱的街頭元素,卻在去年入選LVMH的半準決賽。它是Blindness,一對韓國情侶檔所設計的無性品牌。
早在13年成立品牌的Kyu Yong Shin,自去年加入拍檔Ji Sun Park後,才正式推出天橋系列。取命為Blindness的原因,希望以「視以不見」的態度,面對一切現在的主流風格。同時,他們也想提醒自己,別成為一個封閉守舊的人。
外國的無性品牌,多得難以計算清楚;反觀韓國的無性時尚,卻有點不太普遍。這種現象,某程度可從文化層面去看:「Among the older generation, defying gender norms is really objectionable. We have a very old, conservative, patriarchal culture that is more strict with men.」(譯:對老一輩來說,蔑視性別規範是非常令人反感的。我們有一個非常古老,保守,父權制的文化,對男人更為嚴格。)
受儒家文化所影響,韓國對性別有一套專制式準則,特別是男性方面。傳統的軍隊服役制,希望培養他們的男子氣概,當個堅強陽剛的男人。已完成兩年服役要求的Shin,坦言這是對男性的一種無形壓力。應該做些什麼,應該穿些什麼,好像有了明文規定般。因此,Blindness嘗試以挑戰傳統為定位,並讓大眾重新思考現有的性別規範。
比起服飾能否賣出去,Shin與Park更重視一種概念性。今日的極簡設計與街頭時尚,漸漸在首爾步入飽和狀態。即使如此,大家卻拼命在同一風格裡尋找新血路。但對兩人來說,不複製別人的設計,不重建已有的東西,正是品牌的定位。通過瘋狂的想像力,加上浪漫而搖滾的設計,兩人成功以時尚手段,蔑視韓國一貫的性別規範。
If we find a friend it looks good on, man or woman, it doesn’t matter.
(譯:如果找來的人看起來不錯,男抑或女,根本沒所謂。)
去年,Shin與Park以丹麥女郎為靈感,製作出一系的定制夾克和珍珠褲,更加入90年代極簡主義及18世紀的豪華元素。但Park坦言:「Honestly, we got too wrapped up in the concept and inspiration.」(老實說,去年我們過度關注於概念與靈感上。)於是,今年品牌希望把所有概念簡化,回歸至基礎之上。
Our focus is on creating pretty things, the person inside could be a man or a woman.
(譯:這次重心在於創造漂亮的東西,裡面的人可以是男或女。)
採用大量的輕柔織物,如透明薄紗及尼龍布料;參考18世紀的禮服裙擺設計,並加入精緻的珍珠面具,以代表模糊性別的象徵記號。此外,服飾上的「Blind Gender Roles」及「Fuck Gender」字句,正好把品牌的核心思想呈現出來。
「這是男裝抑或女裝?」「裡面的人是男還是女?」這些疑問,正是Shin和Park最樂於聽到的。能夠製作出具討論空間的品牌,讓大眾反思現存的思想制度,比起可穿性及高利潤來得更有意義。但願意挑戰現狀,不追名逐利的人不多。但Blindness的存在,猶如是時尚界一股「勇敢的清泉」。
Reference: crfashionbook, vogue & i-d.vice
Original cover photo via Instagram/blindness_official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