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科技表面上促進資訊流通,但實際上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親朋戚友同桌吃飯,卻各自沉醉於電話中的虛擬世界;車廂裡,「打工仔」拖著疲累的身軀上班下班,眼睛緊緊盯著螢幕看不見身旁站到累透的老人家;我們彷彿每時每刻都與人溝通,卻沒有把握每時每刻跟身邊的人對話。面對著這個境況,以下這個「Somebody」App將會是改變局面的方法嗎?讓我們先看一看一段精彩短片:
Somebody (2014) dir. Miranda July,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iu Miu
小小的一個電話App當然不會扭轉局面,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和友善向人的意識,學會適時放下電話跟身邊的人交流。不過, Somebody 背後的概念或許會給我們一點啓示:Somebody 需要依賴第三者的參與才能將信息由發送者傳給正確的對象,換句話說,第三者的合作態度(包括能否把發送者要求的態度和動作正確地演繹出來)直接影響了信息能否被傳播開去,因此這個科技最關鍵之處是人的角色。

I see this as far-reaching public art project, inciting performance and conversation about the value of inefficiency and risk. — Miranda July
創辦人Miranda July視Somebody為一個公眾也可參與的藝術項目,當然,信息最後的結果發送者無法控制,第三者仍然可以選擇不合作利用apps大搞惡作劇。不過,這也代表著我們(或任何人)有機會可以修補/進深/惡化(我們可要根據良心決定行事呢!)別人的關係,更挑戰我們會否選擇踏出自己的安舒區主動跟陌生人展開話題。
Half-app / half-human, somebody twists our love of avatars and outsourcing —every relationship becomes a three-way. The antithesis of the utilitarian efficiency that tech promises, here, finally, is an app that makes us nervous, giddy, and alert to the people around us.

下次當你有難以啟齒的說話,可以試用一下Somebody。但或許Somebody想提醒我們的,是我們有沒有忘記要停下來望望周圍的人和事,讓我們少花點精神盯著螢幕,多花點時間留意身邊的人的需要,向身邊的人問一句好吧!
Photo courtesy of Somebody
Somebody App 官網:http://somebodyapp.com
延伸閱讀
8 September 2014, 11:47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