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Kfabrica 其他頻道
HOKK fabrica HFTV

【短片】Fluid: 性別以外,我只想做一次丹麥裡的女孩……

大家從何時起,意識到自己的性別是男/女?大抵這與父母的灌輸教育有關。由自出娘胎的一刻,他們根據所知的男女生理特質,為你作出直覺式的性別區分,更會告訴你應做什麼,不應做什麼。但如此「填鴨式」的灌輸方法,是否淡化了性別本身的其他可能呢?今個月的Grey Issue,我們決定以一種男性視覺,重新探討性別的核心可能。究竟我們所想的「男」與「女」,是否必然地與生理和社會期望有關?

受到父權思想所影響,「男在上,女在下」的期望模式,至今有人仍視作鐵理。為了打造高人一等的主宰地位,傳統男性的形象需要陽剛威猛,強勢硬朗。只要稍為越軌,多點女性的陰柔,也可能會被鄙視,甚至惹來惡言批評。

在聚光燈下的模範

在1999年,心理學家Thomas Gilovich及Kenneth Savitsk曾提出Spotlight effect (聚光燈效應) 理論。生活在不同地方,自然產生出相應的社會規範。為了迎向大眾,或許你心裡有數,知道大家的期望是什麼。但當不小心犯錯時,稍為不合乎「標準」時,即使旁人不視為問題,自己卻不斷鑽牛角尖。這種過度詮釋對方的行為,令你把所有缺點聚焦放大,更陷入一種自責模式裡。

男人,總覺得自己是不能軟弱,不能嬌媚的動物。當不經意展露出柔弱感時,卻會擔心形象被批評,性格不夠硬朗。但終身沿著被期望的「正路」走,難道就是最佳的人生範本嗎?

在忘掉性別的房間裏

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於1929年推出著作 A Room of One’s Own《自己的房間》。裡面曾提及:「It is fatal to be a man or woman pure and simple; one must be woman-manly or man-womanly.」(譯:成為一個簡單純粹的男人或女人,這是致命的。反而,大家應該成為男性化的女生,或是女性化的男生。)

提倡女性主義的Woolf以「婦女與小說」為題,並透過文字來書寫女性不公的現象。對她來說,一篇具本色的好文章,不應被性別符號所制肘。唯有忘記性別,以一種無性狀態去書寫,才能創作出獨特到位的作品。既然文字是這樣,那人生不該也是如此嗎?

在鏡中的自己

法國精神分析師Jacques Lacan的The Mirror Stage(鏡像階段)理論,提出人類透過照鏡子的行為,有助認知自我,塑造理想形象。在嬰兒時期,即使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通常也無法辨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會開始熟悉鏡裡的「我」,更默默投射出一種自我寄望。你所鐘情的打扮,不會受到性別所限制,反而是一種意識主宰。

在鏡子面前,你的一舉一動也就此沒有限制,陰與陽也能融為一體。即使是陽性身驅,你也可撐起嬌媚可愛,可調脂弄粉,可撒嬌大哭。如此直接真摯的意識表露,也成為了簡單不過的日常。

「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譯:女人並非天生女人,而是成為了女人。) 法國作家Simone de Beauvoir的至理名言,正好讓我們反省性別的本身。與其控制著言談舉止,讓自己成為標準傳統的男/女,何不讓內心主導身體,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呢?當有勇氣走出這一步時,你會發現,性別只是個毫無意義的區分。

Reference:A Room of One’s Own by Virginia Woolf (1929), wikipedia, psychology today, social psych online, 輔仁大學英文文學與文化資料庫, 蔣興儀《源自於想像性同化的「自我」形塑過程:拉岡「鏡子階段」理論之分析》

TEXT & STYLING: MABEL W/HOKK FABRICA
VIDEO DIRECTED & PRODUCED BY HOKK FABRICA
VIDEOGRAPHY: DICK L/HOKK FABRICA
VIDEO EDITING: EVANNA L/HOKK FABRICA
MODEL: GUO CHAO CHAO @ PRIMO MODEL HK
MAKEUP & HAIR: KYLAH CHAN
PRODUCTION ASSISTANT: CYAN F/HOKK FABRICA
SET DESIGN, ART DIRECTION: ROSIEROOM/ HOKK FABRICA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性別時尚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