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ghan Markle往年宣布與英國的哈利王子訂婚後,不少人視之為英國皇室甚至歐洲傳統文化邁向多元的一步, 作為擁有黑人及白人血統的準新娘,令不少在英國的黑人或混血女生都覺得「吐氣揚眉」,而美國人則為了她以美國人身份進入英國皇室而高興。
延伸閱讀:《 Her Story:膚色半黑不白、失婚、姊弟戀,如今她是準王子妃 》

重新思考,她的婚姻,真的能推動白人至上的英國皇室邁向多元嗎?多元,除了是膚色光譜的延伸,還有更多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表達女性自我 、消除階級主義和自由戀愛。 讓我們好好審視這次的「Meghan Markle風潮」,從而反思背後的像徵意義和不足吧。
公眾對皇室的著迷

這次的訂婚,引起不少黑人女性之間的討論,在一場討論中,認為Meghan Markle的新聞代表黑人女性抬頭的Afua Hirsch說:「以英國人的身份長大,我很難融入英國人的價值觀,因為代表著英國人文化的強力象徵──皇室,從來沒有反映過我的黑人血統和生活,我的生活跟皇室扯不上半點關係,直至現在。」
不過同場的黑人網上雜誌編輯Charlie Brinkhurst-Cuff雖然祝福一對新人修成正果,但指出皇室的特權制度問題:「只因機緣巧合生於豪門,他們便被賦予一切的特權。」這提醒了大家:跨種族婚姻並非新鮮事,一直不變的是對於黑人和白人結合的歧視,而大家為之瘋狂的原因,也許是因為覺得英國皇室這樣「高不可攀」的特權階級,竟然皇恩浩蕩,愛上一個出身普通的黑人混血兒,令各地的黑人女性都覺得「其實自己也有潛質成為白人皇室新娘子」
在這種思想和情緒中,暗藏的是已經內化的種族和階級觀念。只不過是一場愛情、一段婚姻,為何強調種族?為何為之興奮?
她代表了黑人女性嗎?
A constant need to comment on a couple’s racial difference does nothing but flag up an inherent unease. In some cases, it can feel like a conscious attempt to reinforce the sense of otherness.
(譯:強調一對情侶的膚色差異,除了延續了固有的不安外,別無他用。
在某些情況,就像有意無意地強調女方「他者」的身份。)
─ NATALIE MORRIS on Gal-dem

強調新娘的種族,不等於世界因此變得多元。 她為人如何、在皇室生活如何,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她某程度上,還是很符合主流歐美審美標準,甚至是打扮和談吐像白人精英的混血兒,她,未必代表了所有黑人女性。即使她有一定代表性,也依然代表不了勞工階層的黑人女性。

另一個問題,就是為何種族身份位於邊緣的女性,要靠嫁給一個有權力的白人,方可得到注視?假如她不是皇室成員的未婚妻,她就不能充分地代表某一族群嗎?畢竟她也是個美國的演員,這樣還不足夠嗎?她不只是一個被破例「錄取」的黑人新娘子而已。 在訂婚之前,她活得自在,既身兼演員,亦會為自己發聲。
真正的接納和多元

強調白人和黑人混血兒的結合、評價準新娘的外貌是否「合格的黑人女性」、側重於她的黑人身份,其實都是在強調她是個「他者」。至於說她的出現,增加了黑人女性在世界舞台的代表性,也不盡真實。英國人形容她很「Exotic」,像西方世界形容東方女性一樣,因為是「外來」的。
真正的多元,是不再以一個人的種族來評價她的存在;是不再對跨種族的戀愛大驚小怪。真正的平等,是當女性不再需要依靠有權力的對象也能發聲;是當黑人女性不需要有「誰」代表自己。真正的接納,不是零星地有某位成員娶了一名混血兒回家, 而是皇室成員不再刻意在公眾視線下,戴上諷刺黑奴歷史的胸針。
延伸閱讀:《Rethinking Beauty:粉底液的種族多元──當黑皮膚不再渴望漂白,才是平等》
DESIGN: CYAN F/HOKK FABRICA
27 January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Meghan Markle哈利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