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洛哥普普藝術家(Pop Art)Nicola L. 早前於巴黎去世,享年81歲。1937年出生於法屬摩洛哥的她一直將女性身體經驗及議題,投入不同的藝術創作中。她的創作模式被認為與美國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相似,兩者的藝術創作都是跨界別。Nicola L. 的作品包括雕塑、錄像、繪畫到服裝設計等,除探討女性的生存處境外,亦涉獵不同社會議題。
Nicola L.於1969年時就創作過具譏諷意味的藝術品《女性衣櫃》(La Femme Commode),將女性身體意像化,將突出的手把象徵成女性眼睛、嘴巴、乳頭、肚臍及陰蒂,這種比擬回應女體被物化現象。
身體及性等議題一直是Nicola L.作品的主要元素。在另一件同年創作的著名作品《小電視女人:「我是最後一件女人物品」》(Little TV Woman: ‘I Am the Last Woman Object)中,她就嘗試不同配搭,設計出挑釁傳統性別意識的傢具── 人偶形態的衣櫃兼沙發。人偶的「腳」是沙發、「身體」是衣櫃,在人偶的腹部位置放置一部電視,螢幕上面寫著:
I am the last woman object. You can take my lips, touch my breasts, caress my stomach, my sex. But I repeat it, it is the last time.
(我是最後一件『女性物』。你可以親吻我的嘴唇、觸摸我的乳房、撫摸我的肚子、性器官。但我重複一遍,這是最後一次)
1969年可說是Nicola L.的創作高峰。除了上述兩件藝術作品外,這年她還設計了巴西音樂人Gilberto Gil 和 Caetano Veloso在懷特島音樂節(Isle of Wight Festival)的表演服裝Le Manteau rouge, une même peau pour tout le monde (The Red Coat, a Single Skin for Everyone)── 一件設計給11個人同時穿著的紅色外套。穿上這件具實驗性質的外套後,人們須協調才能活動;後來這件外套廣泛用於各種即興表演。穿著者們擁有相同的紅「膚色」,個體間差異被外套「遮蔽」,雖然整件作品沒有印上明顯的政治字眼,卻令部分人聯想至對獨裁者,如前西班牙國家元首Francisco Franco政治作風的譏諷,被視作有顛覆政權的意味。因此後來作品被用作公開演出時,表演就曾被要求中斷。雖然L. 本人則表示,設計時沒有這個傾向及意識。
Nicola L.年輕時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學習,她的作探討性、性別、政治、階級及大自然等議題。不因形式局限藝術創作,例如1981年,她就指導一套關於美國社會活動家Abbie Hoffman的電影《美國孤兒》(Orphan of America);又於1994年拍攝短片Sand, Sea, Sky ── 短片於巴哈馬攝景,內容加入了海洋、火焰等自然元素,以及神話及坊間傳說等故事。
她的作品早已流傳遍世界各地,2017年紐約雕塑中心(SculptureCenter)就舉行其作品回顧展。策展人Ruba Katrib 說,「Nicola L.一直致力於藝術創作和政治。她從不在意那些受規範的創作模式;她將獨特的視野融入於混合形式的藝術作品之中,例如雕塑、繪畫、服裝、表演、傢具設計等等……她無所畏懼地嘗試新事物,其作品影響力巨大,卻沒有因此而得到足夠的榮譽和讚美。她的作品不少已廣泛流傳,更是有著獨特的標誌性,卻往往沒有人留意到。」
Reference: Sculpture Center, BedfordandBowery, Artnews
為你推薦:
從Frida Kahlo到Claude Monet,藝術家都吃什麼?
「不性感」的霓虹燈,來自藝術家 Romily Alice Walden
走進英國藝術家Mia Wilkinson的世界,細談色情與裸體
DESIGN: CHRISTY / HOKK FABRICA
10 January 2019,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POP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