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Monday:是怪誕不經,還是獨樹一幟?法國一人樂隊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由在獨立音樂界極具代表性的雜誌NME(New Musical Express)舉辦的VO5 NME Awards 2017上週在倫敦完滿結束,要數最讓人驚喜的就是來自法國的音樂人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不僅打敗Sia、Beyoncé等強敵拿下了最佳國際女歌手,還奪得年度單曲獎項,成為當晚的大贏家。這位堅持用自己的音樂訴說與眾不同的想法的歌手,是如何把小眾音樂拉進主流、影響主流。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是一個只有Heloïse Letissier一名成員的一人樂隊。Heloïse Letissier 2010年由法國隻身去到倫敦,2012年發表她首張的EP。本身從事戲劇工作的她集音樂人、作曲家、表演者於一身,她把音樂融為多元的視覺元素。名字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中的「The Queens」其實是向給予Letissier靈感的變妝皇后(Drag Queens)朋友致敬。因此,她的作品主題大多圍繞對性別流動性的看法和透露着對沉迷「多數決」遊戲異質化社會的批判性。

從Letissier的中性打扮看來不難猜到成名後的她被媒體問過最多的一條問題會是關於她的性別取向。而對於這些問題她並沒有回避,她坦言自己是泛性戀者(Pansexual)。

I’ve had relationships with boys, with girls, with trans people. Gender does not change anything for me.

— Heloïse Letissier in Attitude magazine interview

(譯:我曾與男人、女人、變性人都有過關係。性別與我而言並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性別無疑只是人類約定俗成的一種「區別體系」,確實,世界上並沒有非這種「區別體系」不可的必然性。這種想法在Christine and The Queens的歌曲《iT》中表露無遺。

對於站在固有「區別體系」圍籬外的他者(the Other),Letissier透過她的音樂表達了自己的「特殊」見解。在《Saint Claude》的背後有着一段這樣的故事:那時候Letissier在巴黎的巴士上目睹一個男孩被車上的其他人嘲笑,大概是因為他的外表非常誇張,又自說自話,行為十分古怪。但當時她並沒有為那個男孩做任何事,後來Letissier覺得她應該為這個「局外人」,為這個被人們指指點點的「怪胎」寫封信。

或許Christine and The Queens一首首富有想法的歌曲就是她當時希望為那個男孩對「眾人」反駁的信件,也是對那個男孩的一個道歉。

當你逆向主流的時候,你將成為「他者」,你將接受批判。這就是個這般荒誕的世界。但超過二千萬的點擊率,靠著「異常」特別的音樂而獲得「大眾」認同的「怪胎」Heloïse Letissier告訴你:只要你認同自己,只要你無懼,只要你「見怪不怪」,你也可以反向引領主流。

But I’m actually good
Can’t help it if we’re tilted

—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Tilted》

Cover image via Facebook/ Christine and the Queens

TEXT: WING-IN F/ HOKK FABRICA

20 February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