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她們的故事,都值得我們聆聽
何謂「解脫」?
招牌紅色唇膏、露耳極短髮,身上有多處刺青, Kathy Acker 集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後現代主義、實驗性作家和女權運動家於一身,產出大量且容易被誤解的作品,以露骨的寫作風格而聞名,使她總被貼上「離經叛道」的標籤。
If you ask me what I want, I’ll tell you. I want everything.
如果你問我我想要什麼,我會告訴你。我想要一切。
—Kathy Acker
Kathy Acker出生於1947年的紐約,與母親及她的第二任丈夫一起生活在上東城。她的祖父母皆是第一代法裔德國猶太人,因此她從小就生活在富裕的猶太家庭,儘管如此,由於是計畫之外所誕生的孩子,Kathy Acker跟家裡的關係並沒有特別好,她尤其認為自己缺少母親的關愛,彼此充滿敵意的關係在成年後更加明顯。
或許是因為童年有著被遺棄的焦慮,這些全都成為Kathy Acker創作的起點。她曾於布蘭戴斯大學學習古典文學,特別著迷於文化中的語言與身體。此外,她也受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的紐約龐克運動所影響,以強烈且前所未有的方式宣洩自我的疏離感,同時反映在寫作風格上,甚至早在後現代主義一詞流行前,Kathy Acker就已經以玩世不恭的態度來描述陰沈的故事,也有人發現她的作品效仿了William S. Burroughs和Marguerite Duras的實驗寫作風格,因此頗具爭議。
I write it to get it out of me. I don’t write it to remember it.
我寫作是為了擺脫。我並不是為了記住而寫。
—Kathy Acker
+ 延伸閱讀|Her Story:法國文學經典《情人》的作者兼主角──Marguerite Duras
Kathy Acker認為自己的身體是一件藝術品,她的寫作與身體密不可分。她曾以自己的墮胎和骨盆腔炎等經驗為題材,挑戰種種令人不安的類型,「相較於性本身,這種禁忌更令我著迷。」這位作家毫不留情地在作品中提及性交、毒品、暴力還有濫交場景,目的並非為了煽動讀者的情慾,而是利用她對生活中各種關係的思考,試圖去打破我們對於潛意識裡固有的觀念。
1997年秋天,Kathy Acker因癌症併發症離世,享年50歲。她罹癌前的作品《Blood and Guts in High School》以拼貼小說的方式呈現,而主角正是癌症病患,裡面有段提到:「癌症逐漸吞噬你,正如所有好媽媽所學到的,你學會愛自己。」將癌症比喻成生兒育女,怎麼也沒料到自己也因此與世長辭。
一生為擺脫而寫,Kathy Acker如今也真正解脫了;她留下的文學作品,以將會在不同世代的讀者心中長存。
Original cover image: CorkyPleasures,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3 November 2020,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Kathy AckerHer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