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人對於伊朗的認識,都是從新聞媒體大幅報導所了解──伊朗是獨裁保守、石油大國、因長期戰亂而飽受血腥與暴力洗涮之地云云。伊朗信奉回教,從西方國家看來,伊朗人的生活極端保守,伊朗女人尤甚,披著面紗與長袍,將「自由」都壓抑在內,這無不令我們對伊朗存有莫大的好奇心。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是一部動畫電影,內容是根據原作者瑪贊.莎塔碧 Marjane Satrapi 的自傳式的漫畫改編而成。描繪了莎塔碧童年時代於伊朗的生活經歷、家族歷史,以至成年後對國家,以及對自己伊朗人的身份的反思。
故事以主角莎塔碧的人生分為四段的內容:巴列維王朝後期、兩伊戰爭時期、出國留學、重回故鄉後到遠走法國。第一部份講述莎塔碧的家族曾顯赫一時,由於家族中人都是知識份子,加上父母開明,這些背景都令出生於中產家庭的莎塔碧,在小時候就隱隱地呼吸著「自由」這口空氣。
家族親友經常集結在莎塔碧的家裏言論政治,也參與秘密的集會等,使莎塔碧年紀輕輕便早已感受到國家的政治動蕩如何跟生命連繫。她熱愛西方文化,愛聽搖滾樂,也愛看李小龍的電影。在青少年階段她已屢次犯禁,作過很多保守的伊朗不允許的社會禁忌。
兩伊爆發戰爭時,反叛的莎塔碧挑戰權威的性格,對自由思想的伸張及對政治不滿的情緒,加上一些親人受到政治迫害而離世,都令莎塔碧倍感到乏力與無奈,父母決意將她遠送到歐洲留學。而跟她感情深厚的祖母在她出國後逝世更令她大受打擊。
莎塔碧在維也納留學那四年,真正「享用」到自由的滋味,經歷了愛情的挫敗,後來又受到種族歧視令她矢口否認伊朗人的身份,過着任性渾噩的日子,令她憶起祖母「不要忘記妳從哪裡來」的說話而回國。
回國後的莎塔碧重回大學,緊守國家的政教規條,後來結了婚,至24歲離婚收場後,感悟到真正自由的意義,便抱着人生的傷痛,遠赴法國追尋夢想。
《我在伊朗長大》不是一部美好童話,也不是擁有團圓式結局的動畫故事,除了是作者瑪贊.莎塔碧回首過去的自白,「整理」自己故鄉的歷史外,其實亦言示了伊朗人所面對的那種高壓而箝制的政治制度,令對外解說了這地為甚麼向來予人所謂「神秘」的感覺,也透露出自己對於這地的憂慮與矛盾。就此而言,其實所謂的神秘,也就是人類在失去應有的自由,才顯出令人不可思議的神秘。
筆者從電影有感:
在香港,那原本伸手而得的自由,此時此刻正暗暗地縮窄範圍。這致我們那未見明朗的昨天、今天、明天,希望日子遠了,香港人也不用憑藉惦記往昔自由的意義。
All photo via《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movie still
26 October 2014, 10: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