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尤其男士,討厭女生戴 假睫毛 ,認為她們浮誇、很假。筆者無意為假睫毛平反,因為假睫毛生性本就是浮誇──浮誇的起源,浮誇地生存,繼續以浮誇的態度面對未來。
為浮誇而生
原來早在1916年,人們已經開始配戴假睫毛了,熱潮由發明者美國導演 大衛·格里菲斯 David W. Griffith發起,先流行於荷里活一眾明星,後被公眾廣泛使用。Griffith當時正在拍被譽為默片時代最偉大作品之一的《忍無可忍》(Intolerance: Love’s Struggle Throughout the Ages),正值無聲電影的年代,視覺上的效果顯得尤其重要,為了打造出「能夠讓女演員睫毛輕輕拂過臉蛋」的誇張大眼妝效,他聘人以頭髮織出假睫毛讓女演員 Seena Owen 佩戴, 史上第一雙假睫毛便誕生了。

Photo via chrislie.com
浮誇的反叛美
要數算眼妝最瘋狂的年代,應該非六十年代莫屬。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年青人就是從戰後嬰兒潮中誕生,他們思想開放,敢作敢言,嬉皮士反文化正是這個年代的產物。在這個反叛的年頭,英國年輕的Twiggy(崔姬)以前所未有的形象示人──瘦削的骨架(以前的模特兒一向都是身材豐滿)、爽朗的短髮(以前模特兒習慣留長髮)和誇張大眼造型冒起成為當時的fashion icon。她引領的drama eyes風潮是六十年代誇張眼妝的代表,為售賣假睫毛的美容店帶來不少生意,不管是真髮或假髮,full strip或individual lashes 都令少女們趨之若鶩,越誇張越歡喜。

Photo via famouswiki.com

Photo via Etsy
浮誇地生存
到了今時今日,假睫毛仍然浮誇地生存。在時裝界,早前2014秋冬妝容正式出爐,不管在Gucci、Missoni、Prada、Rochas 或 Versace等時裝秀中,化妝師都把焦點放到睫毛上。難怪,豐盈睫毛有畫龍點睛之效,配戴假睫毛後雙眼彷如孔雀開屏,令明眸更突出。





發展至今,假睫毛款色包羅萬有──自然、狂野、高級訂製睫毛隨處可見,價格低至十元三雙的旺角女人街貨,或高至三千大元的couture lashes,均有不同的追隨者。其中兩個不得不提的名字就是日本品牌Shu Uemura 植村秀 和英國紙睫毛品牌 Paperself。 Shu Uemura 和 Paperself 均把假睫毛昇華至藝術品,Shu Uemura更稱假睫毛為「妝藝睫毛,眼眸的時尚宣言」,不時與時裝及美容界專業人士合作,還為假睫毛立下浮誇身價:

Left: 由 Shu Uemura國際彩妝總監 打出角康 (Kakuyasu Uchiide)打造的 2014年春夏「勇の美 彩妝系列」(HK$ 3000)
Photo via nitrolicious.com & Shu Uemura USA

Photo via ajmakeup.com & Paperself
以浮誇態度面對未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可以選擇人工植入假睫毛,省去每次使用時修剪假睫毛、塗上膠水、小心翼翼貼上假睫毛之麻煩。所謂人工植入假睫毛,就是逐根逐根以膠水植駁在原本的毛髮上,睫毛的多寡會直接影響睫毛整體豐盈程度,更可以為睫毛染色,新睫毛最多維持一個月。雖然人工植入假睫毛仍然存有風險,含有甲醛的膠水或會引致眼角膜痕癢、受感染或產生過敏反應,但不少女士不惜冒險和破費(價格由HK$ 800 – 1200不等),想盡辦法彌補先天不足。
當假睫毛身價可以高達三千大元,花款可以因 Shu Uemura和Paperself等伯樂賞識而變得天馬行空,女士們可以這麼不惜一切地打造完美睫毛,我們可以相信假睫毛的未來應該只會更浮誇。

Our Picks:
- Ardell Double Up Lashes from Walgreens
- PAPERSELF X V&A Musem Lace Garden from Paperself
- Japanese Dolly Wink False Lashes (from J.W Fashion Cosmetics
- Artistic Eyelashes from Makeup Forever
- Kryolan Gold Lashes from May’s
- Cheyanne decorative lashes from Wasp Hair
- Elise Eyelashes #06 – 25 (HKD 65) from May’s
Reference: eyelashesinhistory.com
TEXT: FLORIELLE
related stories
猜你喜歡
related stories
猜你喜歡
beautyJul 23, 2017
art & cultureJul 22, 2017
beautyJul 21, 2017
beautyJul 2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