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齡,是一個讓多少人著迷的詞語。逆轉肌齢彷彿是終生的事業,肌齡一定要比真實年齡小,要不就稱為「老化」。有些人甚至要講究得細分多個方面,譬如彈性、皺紋、光澤、色斑等等。從侵入性的整容手術到肉毒桿菌注射,也許我們現在可以選擇逃離時間的殘酷之手,可以忘掉重力,滿足於來自外表的虛榮。
Nature gives you the face you have at 20.
Life shapes the face you have at 30.
But at 50 you get the face you deserve.
George Orwell最知名的一句話,莫過於這句了:「我們在五十歲時會得到我們應得的臉。」(”At 50, everyone has the face he deserves.”)奈何他在47歲死於肺結核,來不及端詳三年後的自己。Coco Chanel則認為,20歲時的臉是來自最天然的,30歲時的臉看出你的生活。而她同樣認為,50歲我們得到應得的面孔。這或許可以用著名作家Roald Dahl的故事來解釋。
Roald Dahl的兒童文學The Twits其中有一部分是這樣寫的:如果一個人想法醜陋,它的臉,也會隨時日就會開始變得越來越醜,直到人人不忍觀之。而一個有著好思想的人,不管長什麼樣子,也永遠不會難看。只要是心存正念,他的臉上有一道陽光,看起來總是可愛。簡而言之,就是相由心生。
的確,身體的其他部分可以靠運動來改變,或是保持體態。只有臉孔是不會說謊,它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即使你以科學來操縱老化,用再多的膠原蛋白和填充物來撫平皺紋,也會看出整形的痕跡。當然,美容護膚與整容是個人選擇;可是不要讓自己走到五十歲的時候,要急急向自己的臉注射產品。如果連一代女神瑪麗蓮夢露,也要不改臉地老去,只想有忠於自己一路走來這張臉的勇氣;衰老與肌齡又真的重要嗎?
I want to grow old without facelifts. I want to have the courage to be loyal to the face I have made.
—Marilyn Monroe
容貌可以衰老,但唯一不會消失的,是「氣質」。雖然George Orwell來不及查收自己50歲時的臉,然而他大概很清楚鏡𥚃自己的樣子。50歲,不是一個數字,而是關於閱歷與道行;你的50歲又值得一張怎樣的臉?
Whole life is a search for beauty. But, when the beauty is found inside, the search ends and a beautiful journey begins.
(我們一輩子在尋覓美,但當你往往內找到美的時候,該場尋覓便會結束,而一個美麗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Harshit Walia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14 June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