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天拖著疲累不堪的身體回到家,看著家中數量龐大的雜物老不順眼,心裏好像被壓抑得喘不過氣來。下定決心要認真收拾生活的地方,卻迷惘不知該從何開始。
在這個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0多呎的城市裏,我們的生活免不了面對這一難題──地方太少,東西太多。人類是一種喜歡囤積物品的生物,早前更有調查發現港人平均將物品擺放在家中超過107個月。我們總是賦予物品一些個人的、私密的情感,像是高中時的舊書本和舊筆記、前男友送的紀念禮物,甚至是兒時穿過的裙子帽子等等……於是在本已狹窄得可憐的屋子裏,存放了一堆充滿回憶卻毫無用處的物件。
如果開始覺得家裏的物品多得像一個無底深淵,或許你得來一趟面向自己的旅程。 不僅是外國有教導人們如何收拾雜物的「Declutter」(去雜物)的概念,來自日本的山下英子亦提出了「斷捨離」的生活哲學。在整理和捨棄的過程中,同時把自己混濁不明的生活和心靈好好整頓。
思考的軸心傾向自己
在收拾的時候我們常常犯一種錯誤──被物品牽著鼻子走。比如說當我們收拾房間的時候,拾起一隻從沒用過的馬克杯或是一本只寫了一頁的筆記本,我們總因為覺得太可惜、太浪費而把它們再一次留下。「斷捨離」的哲學在於讓我們思考物件和自己的關係,「我需要嗎?對我來說是必要的嗎?」思考的軸心應是「我們」本身而非物品,生活亦然。細聽一下自己內心的感受吧,別總是為了遷就別人而委曲求全,捨棄那多餘的馬克杯和筆記本吧,勇敢追尋自己真正喜歡的,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消弭「擁有」的錯覺
擁有是深信不疑的錯覺。
—《斷捨離》山下英子
紙張是樹木的加工製品、T Shirt 的主要製成材料是棉⋯⋯一切物件本從自然而來,但當我們賦予各種社會的概念和價值後,便成為了「購買」和「擁有」這些一廂情願的錯覺。從「斷捨離」中,理解「擁有」這個虛無的本質後,才能學會好好珍惜這個「擁有」的機會,才能懷著一顆感謝的心好好享受和物件的每一次相遇,感受那種「非其不可」、「獨一無二」的感覺。於物件也好、於每一段關係也好,我們都應真誠對待每一場緣起緣滅 。
只有現在才是真實的
「這個也許有一天會用到呢!」
「丟掉之後會不會又需要用?」
在決定丟棄瑣碎的物品時,我們總是想像未來的各種令人不安的突發情況,然而這個「未來」卻或許永遠不會出現,無止境的憂心與焦慮在無形中給自己徒增壓力。別要執著顧慮未知的將來,看清楚當下自己的樣子,把時間軸專注於此時此刻,因為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坦白的。給自己一個捨棄它們的限期,讓它們在最好的時間在最合適的人身上發揮最大的作用。
請給心靈留一點空間
回憶往往承載各種矛盾的情緒,物件則是回憶的軀殼。在別人眼中一年平平無奇的校裙、一枝普通便宜的鋼筆,或是一隻毫不貴重的手鐲,在自己心中的地位然而卻是舉足輕重的。它們蘊藏了我們各種感情和回憶,比如說是高中青澀單純的歲月、父親寄予自己的愛與冀望,還有那個曾經的他充滿甜蜜的情感⋯⋯我們都有把它們留住的千百種理由。可是,勉強留住那些逝去的或負面的回憶和情感卻是一種殘忍的折磨。給自己的心靈留三、四成自由的空間,把痛苦的過去擱下,讓自己從傷痕中釋放出來吧,這才能讓自己好好擁抱現在最好的自己。
包含負面感情的物品還是太過沉重了,畢竟我們沒必要給我們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斷捨離》山下英子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27 June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