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成功與否,有時只是一線之差。能夠引起共鳴,達到宣傳功效,當然是最好不過。但當不小心觸及到敏感議題時,隨時成了公關災難,罵聲四起。就像是Kendall Jenner早前拍攝的汽水廣告,被指有歧視黑人之嫌,最終被迫下架。為了把這些不公成分消除,柏林去年簽署協議,並同意禁止所有含性別歧視的廣告牌出現。但議員們所提出的定義準則,卻令人相當費解……


針對柏林街頭裡的廣告牌,並希望進行有效的內容管制,最近市政府著手討論相關細節。據德國傳媒報導,柏林左翼黨對此提出了幾個性別歧視定義,包括:
Weak, hysterical, dumb, insane, naive, or completely controlled by their emotions.
(譯:虛弱,歇斯底里,愚蠢,瘋狂,天真或完全受情緒控制的婦女出現。)
A woman is barely dressed and smiling without reason, while a man is completely and comfortably clothed.
(譯:當男生衣衫整齊時,一個女人穿著裸露,沒有理由地微笑。)
Beautiful but dumb.
(譯:美麗但愚蠢。)
左派分子認為,這類廣告充斥著一種「性別不平等」的印象,更有物化女性的感覺。但實質的判斷工作,將交由專家法官決定。


以上條例的牽頭者,並非為柏林議會,而是巴黎。在較早前,品牌Saint Laurent公開了一系列的黑白平面廣告,並由穿著性感的女模,擺出極度撩人的姿勢。沒想到照片一出,卻立即引來法國女權組織Osez le feminisme的強烈批評。除了指廣告有物化女性的成分外,更有煽動強姦之嫌。因此,法國政府才介入事件,並開始限制性別歧視的廣告牌出現。


每個廣告,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次柏林選擇緊隨巴黎的步伐,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對於左翼黨所提出的「定義」,不但暗示了他們那種陳規定型的審美觀,更有點自打嘴巴的感覺。「美麗但愚蠢、瘋狂天真」的女性形象,「穿著裸露,沒有理由地微笑」的行為,為何會有如此先入為主的定斷?難道一個女人穿得多或少,性格形象是如何,也得讓國會判斷審查?
這種毫無根據的主觀定型印象,不但是一種干涉廣告界的行為,更模糊了條例本身的精神。了解整個廣告的理念構思,再判斷當中的呈現手法,好比這種直視式的審查來得有說服力。

Reference: Bustle & National Review
DESIGN: CYAN F / HOKK FABRICA
20 June 2017, 12:12 P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