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睡覺前,不知你有什麼獨門的護膚大法呢?出動精華面膜,自行按摩保養,還是準時睡個「美容覺」呢?今日的方法也許層出不窮,但以前的女人完全不輸現在!為了一個「美」字,每晚也堅持著繁重而講究的美容步驟,有的更相當不可思議呢。現在就讓我們一探究,她們晚上都在做些什麼!
1920s
愛美的心人皆有,古人也不例外。時間倒退到二十年代。當時,以報導娛樂八卦及名流文化的美國電影雜誌《Photoplay》,曾側面窺探過當時女性的美容儀式:「trains the eyebrows, multiplies the eyelashes, reduces pores, eradicates crow’s feet…」(眉毛運動,睫毛增長,減少毛孔,消除皺紋),可想而知每夜的美容護理,也集中在每吋皮膚之上。

右:Photo via popculture

除了睡前使用含杏仁油或甘油的肥皂洗臉外,原來還有許多超有趣的產品!如20年代大熱的護膚冷霜,以保持皮膚的光澤度。她們還會使用收斂性化妝水及「special muscle oil」(肌肉油)──前者有助緊緻皮膚,後者則針對眼瞼肌肉下垂問題,防止眼周組織鬆弛。

1930s-1940s
踏入經濟大蕭條時期,女性相對沒太多閒錢投資在美妝品之上。擦乳霜塗防曬,已是她們的美容日常。但由於30年代仍鼓吹「白人主流美」,所以許多防曬產品都以白色的粉末粉底為基礎,更推崇美白主義。


右:Photo via Vintage Ad Browser
此外,當時更流傳著一種免費的自家facial法!每個晚上,許多女生總會躺在床上,並以手指用力地揉捏臉部。這樣一來可防止浮腫問題,促進血液循環,二來據說提升臉頰肌肉的彈性度。但難道單靠幾隻手指,就能做到如此神奇的功效?
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後,40年代卻不幸爆發二次大戰。當時,每天躲在工廠裡工作的女性,只能在睡前把大量的保濕臉霜塗在臉上,並簡單用紙巾抹走。這樣做也只想順道取代洗臉步驟,節約用水。
1950s
到了50年代,睡前美容又變得普及起來。當時,社會興起「Happy Housewife」(幸福的家庭主婦)的思想觀,更鼓吹大家成家立室。因此,這種夜間美容已面向一班已婚婦女,或是有意尋找另一半的單身女人,並希望以外貌取悅男人。


為了打造出「Complexion milk」(牛奶膚色),女生不惜在睡前塗上不同的乳霜精華,令皮膚長期保持光澤水潤。此外,她們的頭髮管理也絕不馬虎。縱使有多疲累,但也堅持用髮捲維持頭髮的孤度,更會不定時以溫和的肥皂洗擦頭髮。
1960s
60年代,美妝界開始步入黃金時期。當時,街上出現了多不勝數的美容中心,為女生提供一站式的護膚服務。如利用雞蛋為背部按摩保濕,製作水果面膜,甚至泡澡等。
Video via YouTube/ British Pathé
既然花多了錢出外護膚,那麼每晚的護理也還原基本步。在睡覺前,泡個熱水澡,再使用溫和潔膚的肥皂及爽膚水,便是她們最日常的晚間美容法。
Video via YouTube/ glamourdaze
身處不同年代的人,多少也會受到當時的審美觀所影響,進而衍生出不同的美容法。當主流愛白愛瘦,多少人或會不惜一切,只盼成為「達標」的「美人」。可笑的是,將歷史倒帶,又有多少年代的「美人」是長同一個模樣的呢?時代變遷,主流思想對美的定義同樣變化著。與其出盡全力去拼外在,或許可以考慮睡前簡單敷個面膜,順道看本好書吧。(不知道看什麼書?不妨參考一下Hf的Book Club讀物推介)
更多Beauty Capsule文章
DESIGN: LAWRA / HOKK FABRICA
28 July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Beauty 101Time Capsule美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