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幻人物為題材的時裝我們看過不少,用天上的行星、太空人和機械人為藍本的裝扮,卻不只是天橋上模特兒的專利;以下這些珍貴的相片,顯示了20年代德國學校也曾有類似的變裝活動。



把一圈圈的行星形狀加到裙擺的設計,或是將自己包紮得像香腸一樣,甚至和其他人穿中一件衣服,像火車一樣行走……獨特的想法全都出自學生的腦袋,從不重複。
這些作品來自德國國立包浩斯學校(Bauhaus school),它在1919年由建築師Walter Adolph Georg Gropius創立,專門教授學生建築和設計,發揚手工藝的傳統,俄羅斯印象派畫家Wassily Kandinsky和Paul Klee都在1920年代在這裡任教。



看起來可能十分滑稽,但這卻是學生們認真製作的服飾,它們甚至被視為是在學校就讀重要課程;這源於校長Gropius奉行隨心所慾的管理原則。一位校友兼建築師Farkas Ferenc Molnár在憶述學校生活時,指這些派對服是每個學生在決定如何繼續走學習的道路前,具很大的作用的活動。
For someone to be admitted to the Bauhaus workshops he or she must not only know how to work but also how to live …… Nightlife at the Bauhaus claims the same importance as daytime activities.
(譯:對於那些想在國立包浩斯學校學習的人來說,他們不但要知道怎樣工作,還要學會如何生活……在這裡,夜生活和日間的活動同樣重要。)
—Farkas Ferenc Molnár



強調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法中,書本的知識和訓練變得次要,一個有警覺性的腦袋、靈活的身體和有創意的頭腦才是學生和老師追求的,而獨一無二更是創作和藝術的必要條件。
“Style” is an unsuitable word, we do not like to use it, for it usually refers to the external pseudo-unity of things, a system of decorative forms.
(譯:「風格」是個不恰當的詞語,我們不會用它。它通常形容外表上的勉強統一,裝飾上的一致。)



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這裡不乏群體活動:夏天的水戰、燈籠節、和校長一起玩的拳擊等,當然少不了舉行這些「科幻派對」。
Reference: thecharnelhouse
DESIGN: CYAN F / HOKK FABRICA
5 July 2017,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Time Capsule文化